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在于积极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追求和原动力。实现价值引领必须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实现二者的逻辑互构。"八个相统一"作为价值引领的基本方略,需要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予以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一段渠",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程"保证"丰沛水量"、引领正确方向的"主渠道"地位,以及高校"课程思政"覆盖面广、隐性教育的"一段渠"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渠道"各自优势、建立育人协同机制等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水畅通"的路径,从而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党建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主课堂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要求。在两者深度融合的核心要点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机制保障,坚持精准细实、抓好思政元素,深入研究学情、顺应学生需求。在实践路径上应注重强化师资建设,建强党员教师“排头兵”;抓好施教过程,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课程建设,筑牢教育教学“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的创新三方面的方法与举措,推动课程思政实践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呼唤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全面加强与改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对育人导向的"认知偏差"、育人主体的"各自为战"、育人内容的"孤岛效应"、对育人效果的"模糊评价"等现实瓶颈。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提升认识、联动合作、示范带动、强化规范,强化各科教师课程育人责任、搭建各科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挖掘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育人内容、健全课程思政育人的考评体系,进而全面推动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并进的高校立德树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次重大理念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主要体现在: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强调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贯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加强衔接贯通和协同联动;坚持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理念,提高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实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中小学学科德育相对接等方面。这些理念创新,对于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维维 《世纪桥》2023,(2):46-48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系统协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有利于辅导员思政协同育人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协同其他教育教育者合力建设课程思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高校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功能,需不断提升教学实效,以增强理论说服力、课堂吸引力、时代感召力。要紧握时代脉搏,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着力聚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推动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加大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发挥教师队伍关键作用、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素质,真正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使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化手段。在现代多元化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多元”意识形态为?“一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育人目的。如何实现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课程思政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有机化学作为药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药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石。在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结合有机化学教学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中,形成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培养与政治引领并存的“课程思政”,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托课程思政改革,将单课程育人转向全课程育人,专人育人转向全员育人,特定时空育人转向全时空育人。以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通过融入式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明确"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三三三"(三个目标、三个导向、三个关系)基于融入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工作进行融合,扩展思政工作内涵及外延,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相似文献   

13.
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路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课程思政关系着培养人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梳理好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历程的有效经验,研判好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存在的问题,规划好课程思政未来建设的优化路径,对于高校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在繁多论述中尚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生成机理、逻辑结构的深刻揭示,这显然不利于专业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特别是没有看到理工科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显著差异,把两者大而化之、等量齐观,这显然不利于理工教师开展工作。文章认为,高校"课程思政"短板和难点在于理工科课程方面,而对理工科思政作用的生成机理和逻辑结构又是理工科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文章对此进行了揭示和诠释,最后指出了理工科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具体要领。  相似文献   

15.
抓好思政课程、抓好机关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作为思政课"项链模式"和"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教务考评党支部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让党建与课程思政教改同频,让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同步,用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让支部堡垒作用体现在项目一线。支部党员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要在充分认识到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统筹规划强化高校顶层设计,抓住关键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多元合一,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途径和载体。但目前高职学院“课程思政”仍存在着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知识素质欠缺、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不完备等问题。针对上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相辅而行,使学习者全方位成长。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二级学院应积极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全面深入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以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提升和以学生成长需求侧供给满足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核心驱动力;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就业教育相融合”的“双核驱动三项融合”工作理念。全面探索建立“五三五”工作模式,即创建“五个一工程”,推动课程思政与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打造“三个育人成长平台”,促进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把握“五个成果导向”,推进课程思政与就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特殊性。在深刻把握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背景和理念,深入摸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校情、教情和学情基础之上,为切实促进高职"课程思政"顺利推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二是积极转变教(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德育引领和价值教育能力;三是深化课程建设,营造全学科德育渗透结构和氛围;四是注重学情调研,提高教学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牛耕  胥素芳 《世纪桥》2024,(5):109-111
公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主阵地,在公安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可提高公安工作质量、提高学警职业素养、锤炼学警政治品格,是打造合格人民警察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时代公安院校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公安院校应做好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校局”合作、提升教师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等深化课程思政实践,构建具有公安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养业务能力与法治思维扎实、道德品质高尚的公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