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徐小军  屈耕乾 《唯实》2007,(12):82-84
现有财税体制造成基层财力紧张、支农资金分散等问题,成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只有整合支农资金,理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调整现有财税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开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何洪华 《探索》2008,(2):181-184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软件设施的改善,因而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在统筹城乡过程中,必须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单 一依靠政府投入渠道,资金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渠道投入作用,规范财政支农渠道,创新金融支农渠道,拓宽社会投入渠道,才能解决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农村建设初期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财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和体制保证。随着农村税的全面取消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合理安排和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充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效率,尤显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投入方式,解决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涉农资金整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整合克服涉农投资"碎片化"弊端,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总体要求,我省将国家明确的3大类77项涉农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  相似文献   

7.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深入到全省17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赫章县进行调研,从项目选择到产业构建,赫章的探索和试验都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崇州市积极利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结合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并股份量化到合作社或入社社员,着力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破解了财政投入项目"自筹资金难、经营管理难、农民受益难"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投入后,"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割管理不善、运营不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支农资金,“十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11300多亿元,平均递增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还将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2006年就要新增400多亿元支农资金,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常使用不正当手段,使支农资金偏离了方向。究其手段,一是编造假项目套取上级支农专项资金,或是把支农专项资金用于“平衡预算”;二是被地方“长官意志”随便“统筹”,建办公楼、招待所、娱乐场所等非农项目;三是“雁过拔毛”。资金从上到下层层截留,支农资金最后到了农民手里已经成为了“毛毛雨”…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 《学习论坛》2008,24(11):56-60
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未来中长期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要与农村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未来中长期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如下方面: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要与农村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方面、分配和拨付方面和资金使用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是财政管理体制不顺;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支出资金较少;县级政府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叠;资金使用上重要钱、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未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政理财,服务民众,是财政的基本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部门义不容辞,财政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支持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两个反哺”的要求,积极落实《预算法》、《农业法》及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即确保每一年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须实施新农村建设投入创新,逐步建立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农民、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破解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瓶颈。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结构性改革;实施财政支农投资计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优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管理。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重点适势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多样,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显著特征。这启示我们,有序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强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明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结构;创新、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和资金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鸿 《实事求是》2008,(4):30-33
国家财政支农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国家应建立“全面和谐项目型”财政支农体制。该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在体制的宏观层面,应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变量递增”模式、支农投入的“分工协作,依法统管”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体制的中微观层面,亦即具体项目的管理上,应建构与法律、阶段、公正、实情和谐的立项预算机制,建构与招投标的对象、过程、结果和谐的实施机制,建构与项目的进程、范围、监督目的和谐的监督机制,建构与项目的国际标准、国情、进程和谐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由于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因此,如何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何将整合资金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宋兰萍 《学习月刊》2010,(18):71-7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黄冈市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三农”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总结支农经验,落实支农政策,缝全投入机制,创新支农手段,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支持“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涉农税费改革,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但在改革攻坚期,应深入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财政支农的现实困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农村税收制度,增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驱动力,为"三农"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推广"营改增",完善税收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