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9年是方志敏诞辰120周年。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主要领导人。在他身上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方志敏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等几个方面。今天,在新时代,"爱国、创造、清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了与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2011,(23):5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赣东北省委、省苏成立80周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伟大的方志敏精神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横峰县委、县政府于11月29日在横峰联合召开"方志敏精神与执政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的杰出将领方志敏烈士殉难已60周年。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于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德兴怀玉山失利后,被国民党军队搜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将马克思主义播种于赣江两岸,是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发动和领导了江西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的进军。他组织领导了弋横农民暴动,创立了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模范省”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以农民革命团为基础,创建了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对死亡的威胁,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的生活》等文章。在那字里行间你可以得到一种荡涤灵魂的精神感染,得到一种震撼心魄的正气支撑。而这种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又是我们今天在物质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多么需要的啊!可以说方志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人类美好的事业而不懈地奋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方志敏精神的一个突出特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  相似文献   

6.
张小兰 《党史博采》2006,(9):116-117
长征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将士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长征精神,以引导和培育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7.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邹兆波 《党史文苑》2012,(6):40-41,47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提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兵团精神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代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兵团人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和弘扬兵团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方志敏烈士(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的改变,要求人们树立和强化与之相应的新思维,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思维、战略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素质思维。我们只有运用这样的一些科学思维,才能抓住新常态的实质,科学引领和推进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硬道理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实现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加快发展 ,既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 ,又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在新世纪新阶段 ,发展要有新观点、新思路。新时期的发展 ,应该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应该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 ,应该是注重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快发展 ,关键在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是加快发展、实现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性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题。鉴此,围绕人才思维的创新,相当程度上成为目前认识和探讨人才战略实施问题的突出内容,而这里所讲的创新,既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更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后者成为人才思维创新中特别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一、新世纪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在围绕人才战略展开的种种认识与探讨中,人、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整体化地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城市基础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的鸟鲁木齐市,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万名干部下社区的活动”,笔者作为第二批下派干部,在工作中发现,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与物业公司之间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社区与物业公司发展新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重大成果。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自觉对标"三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历史方位;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党史和文献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与大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不断加强党对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系统观念贯彻落实好"三新"要求,推动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6,22(7):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是由农村在社会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决定的.解决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一方面需要党和政府在发展战略上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把握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关系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开展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和全面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应有新的思路。具体来讲,就是要从注重人口数量增长逐步转变为注重解决人口安全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在工作机制上,从以行政管理、行政约束为主,转变为以利益导向为主;在工作基点上,要从以县、乡(镇)为主转变为以村民自治为基点。  相似文献   

19.
韩华 《学习论坛》2008,24(1):68-7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要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大农村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尽快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我国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现行的政府主要职能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整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或者调整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