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1995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点主张,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普遍关注和拥护。但是6月以李登辉访美为导火线,使日趋缓和的两岸关系严重倒退。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台联坚持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李登辉分裂祖国、损害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的活动,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两岸间的民间交流与交往,为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1995年初夏,台湾当局领导访美,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向一个中国原则挑战。为此,祖国大陆政府不得不暂时终止“两会商谈”。虽然此后两岸的民间经贸、文化往来仍在持续发展,但是,两岸的政治关系则陷入僵局状态。两年多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着两岸关系。从总的趋势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和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加,两岸关系走出僵局、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在加大。首先是祖国大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台湾当局领导人访美之后,祖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30日即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看法和主张,至今已整整一周年了。江总书记春节讲话发表之后,曾经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肯定,尤其台湾民众表示明显的欢迎态度,台湾当局也不得不预告“要予以重视”。江总书记讲话是在新形势下争取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设性的主张,是为开拓两岸新关系、新局面采取的重大步骤,本来可以成为两岸关系走上良性互动的契机。可是一年来,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由于李登辉访美,利用国际势力,有意挑起最敏感的主权问题,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伤害了两岸关系,无可否认使两岸关系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4.
1996年底,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担任会长的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北京召集了一次例行座谈会,就1996年一1997年的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作了回顾与展望,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国家教委、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台联等单位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两岸关系形成僵局1996年,受1995年李登辉访美和1996年8月台当局收紧对大陆经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在政治上处于统不了,独不了,和不了,打不了的僵持状况,两岸政治接触中断,协商管道也中断;经济关系也趋向停滞…  相似文献   

5.
两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缓和已整整20年,双方民间性关系取得显著进展,但政治关系却陷入难以破解的僵局。本文试图从“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定位”、“交流交往制度”、“外交空间安排”及“和平统一模式”等经常引发双方争议的概念入手,解构两岸政治僵局的内在逻辑,并分别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明晰化、“两岸定位”结构功能化、“交流交往制度”系统化、“外交空间安排”一体化及“和平统一模式”台湾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围绕坚持还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两岸关系呈现“政治持续僵持、经贸交流升温”的总体特征。展望2002年,两岸政治僵局依然难以突破,但入世的契机将促使两岸经贸关系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管理办法》。29日,江主席在接见台工总访问团时曾郑重指出,政治分歧不应影响两岸的经济合作。此后又有国台办负责人和李岚清付总理对台商界的谈话。这都是对李登辉夸大政治分歧紧缩两岸经贸政策,阻碍“三通”策略的有力回击c但在台湾当局“紧缩”政策下,事实上两岸经贸关系已趋于“冷淡”,以至出现停滞。综上所述,现阶段海峡两岸关系处于政治、经济的僵局。打破僵局的关键,在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但因台湾当局根本否认“一个中国”这一基本前提,目前高层互访以及政治谈判都无从谈起,两岸无法结束敌对状态。…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和紧张气氛,且至今看不出缓解迹象。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引发两岸关系走向倒退和紧张的根源何在?怎样才能缓解目前两岸关系的对立和对峙状态?笔者拟就此进行些探讨。 两岸对峙的根本原因何在 目前,两岸关系恶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登辉所推行的现行大陆政策。 李登辉的这个大陆政策,如果简要地加以概括的话,那就是“一国两体、分裂分治、先实后名、假统真独”。所谓“一国两体”,就是一个国家、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其中“一国”是虚,“两体”是实。所谓“分裂分治”,就是“主权共享、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10):3
综观这些年两岸关系的发展,人们不难发现:每到两岸关系出现好的发展势头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制造麻烦,干扰和破坏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 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两岸同胞正企盼落实这些主张,使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这年6月,李登辉跑到美国,到国际上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使两岸同胞的企盼迎头泼了一瓢冷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1995年李登辉访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从广义上讲,这场斗争从1995年5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997、1998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前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95年5月至1995年7月:从外交抗议到“四评六弹”;1995年8月至1995年底:在与美方初步恢复接触的同时继续采取反击措施;1996年1月至1996年3月:围绕台湾地区领导人产生方式开展博弈和斗争;1996年4月至1998年底:适时将举行两岸政治对话提上日程,推动汪辜会谈再次举行,同时推动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至此,由李登辉访美引起的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明显缓和,这场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是两岸紧张局势的“动荡源” 李登辉上台10年来,两岸局势几次风云变幻大都与其有关。他总是拿台湾同胞的身家性命当政治赌注,拿台湾的前途当儿戏,惟恐两岸关系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要代表民意、体察民情。台湾同胞现阶段的最大心愿就是保持现有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使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今年春天,台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他至今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使人们难以看到两岸关系改善的前景,恢复两岸政治商谈无望。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两岸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7月,祖国大陆批准台资项目1644个,同比增长16。4%,合同资金额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6.47%。           回顾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始于1979年。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发展贸易,…  相似文献   

13.
7月22日下午,福建省台联在南平市召开座谈会,批驳李登辉分裂祖国言论。省台联副会长柯连妹、何着英及来自全省各地市台联的负责人、参加全省台胞再就业暨引资经验交流会的台胞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柯连妹副会长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进行了批驳。她说:正当两岸关系日趋缓和、两岸交流日渐增多的时刻,李登辉公然声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不顾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希望两岸互补互利、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面,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损害了两岸同…  相似文献   

14.
自李登辉执政以来,伴随着台湾岛内外政治生态的发展变化,台湾当局的内外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其对外政策一反过去的蒋氏父子时期“汉贼不两立”和很少“主动出击”的传统,逐渐发展演化出现在的“务实外交”政策。“务实外交”经历了一个由暗转明、日益公开化的过程,活动的层次逐步升级,活动区域也渐渐扩张至全球各地,并力图挤进各种国际组织,近两年更以“加入联合国”为主要诉求;活动方式更是不择手段,花样繁多。“务实外交”推行的结果给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以极大的直接负面冲击,并成为现阶段两岸发生直接冲突的主要原因。现今两岸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就是去年6月初李登辉访美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立 《黄埔》2009,(4):50-53
辜振甫大陆行 如果说“千岛湖事件”是偶发的,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是暂时的;那么随后发生的李登辉访美,则是李登辉蓄谋已久的,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使台海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后,两岸关系僵持了3年之久。不过,由于海协会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来大陆参访,两岸关系又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随之中断的海协会、海基会“两会”之间的联系与商谈,也有了恢复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六、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制造“两个中国” 李登辉无视台湾同胞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无视两岸交流给台湾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一再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拓展其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质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谋求“台独”。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六月以后,由于李登辉访美造成两岸关系急剧恶化.一个时期以来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造成的复杂效应,表明两岸关系是影响台湾长远发展的首要外部条件.因此,对于李登辉而言,三月大选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两岸关系,这是兑现其在竞选中向台湾民众作出的“改善两岸关系”承诺、整合内部歧见、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两会建立起的会谈管道也随之中断。经过两年多之后,形势起了变化,中美首脑两次会谈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总统对台宣布“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去年11月以来,海协与海基会恢复了联系。祖国大陆方面曾几次提出结束敌对状态、实施政治谈判。虽然还没有得到台湾方面正式回应,但两岸民间从未间断接触、交流。今年以来,闽台双方讨论了金门——厦门“小三…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台湾召开“国统会”第14次会议,李登辉就大陆政策作了主要报告;台湾“陆委会”、“‘外交部’”及“国安局”负责人也对相关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这些讲话中虽有些许新的提法,但台湾高层仍没有改变“分裂分治”、“两个中国”的市场n其一,李登辉等仍在顽固坚持两岸是“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错误主张。在讲话中,李登辉再次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从对等分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出发”;“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应坚定国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与福祉优先的立场”。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全国台联、台盟中央召集在京台胞座谈,就李登辉访美一事发表看法。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主持会议;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等20多位台胞出席了座谈会。 蔡子民先生说:正当两岸同胞积极加强两岸交流、发展两岸经济、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的时候,李登辉先生却不顾两岸人民的反对,以所谓“私人访问”的名义,跑到美国。我认为,作为李登辉本人来说,是很悲哀的。不惜动用上千万台湾人民的血汗钱,来游说美国的一些反华人士;和那些妄图阻挠中国统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势力相互利用。他这种挟外人以自重的作法,无异于为“台独”势力推波助澜,其结果会损害两岸关系发展,危害台湾的前途。台盟中央常委江浓说,李登辉这次的行为是十分不光彩的。他表面上是以“返校”的名义,但实际上的所作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