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0):49-5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关于人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共融的历史.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长达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入侵则是指异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由于在新的地区没有天敌,会很快繁殖形成种群,打破了本地的生态平衡,对本地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不良后果,显然,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入侵在我国概括起来分为三种:第一是有意识引进。一些人或团体、部门出于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或观赏等目的引进外来物种,结果泛滥成灾。比如近期报导的食人鱼进入我国即属此类。第二种是无意引进的。这是外来物种随…  相似文献   

3.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2,(10):48-50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物种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总面积为3848.6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刘彦华 《小康》2024,(12):42-44
<正>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要参与其中,开启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然而,受自然生境的丧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3日10时,坐落于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32只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朱鹮被放归自然。这是朱鹮在秦岭以北首次大规模被放飞,旨在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区,促其种群复壮。这也是中国政府守护美丽生灵、守护人类家园,善尽国际国内义务的又一次行动。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国家之一,已记录到的脊椎动物约65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丰富的物种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然而因环境污染、人为因素等,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生物多样性日趋丧失的今天,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早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并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步伐,1981年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世纪之交,中国还投入数千亿资金启动实施了  相似文献   

6.
恐龙的故事     
太古洪荒时代,也就是距今2.35亿年至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1亿五千万年之久,是目前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时间的150倍。这些被认为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生物中最优雅、精明的动物最后却神秘地灭绝了。恐龙的灭绝,宣告了中生代的结束,并成为地球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恐龙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受人青睐的史前动物,给人们带来了有关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以至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许多令人深思的启示。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出产恐龙化石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四川盆地又是中…  相似文献   

7.
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了对物种灭绝的担心和主张保护濒危物种。但随着环保运动的深入,另外一种倾向却值得注意,那就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保护手段不加鉴别的支持,形成“凡是濒危物种都要保护,凡是可延续濒危物种的手段都可采用”的舆论氛围。笔者认为,环境保护应采取“无为而治”的保护政策,不应过度介入自然演进过程。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历来有生态伦理观和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人类中心主义中又有强、弱人类中心主义之别,不过主张“人是万物的主人”的强人类中心主义现在已被否定。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8.
袁帅 《小康》2023,(1):50-51
<正>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我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17):10-14
“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四年光阴。”说这话的人。是爱因斯坦。蜜蜂虽小,却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人类关系密切的1000多种植物靠它授粉,山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显花植物也靠它传粉,来完成大自然的生存和繁衍。一旦蜜蜂消失,将造成地球生物链的断裂。人类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以人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断向自然索取,导致生态惨遭污染破坏,物种加速灭绝。资源过度开采浪费,不仅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也使许多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只有改变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人类才能进入生态文明。而进入生态文明,首先必须“生态觉醒”。  相似文献   

10.
正野生动物是地球这个大家园的重要成员,其生存发展关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疆域幅员辽阔,横跨维度也比较多,这为我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和类型丰富多样,珍稀品种和特有品种较多,并且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湿地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湿地保护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湿地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去破坏这一法则,人类就会等于是破坏自己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就是,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产生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的原因.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时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一个民族只有不丧失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资本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国际法、民族习惯法、党和国家民族正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鸟类是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的完整组成部分,它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了解生态功能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对人类获得生物学知识,都具有可观的贡献。保护鸟类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内容。然而,保护与发展总是有一定矛盾,因此,认清合肥市鸟类资源现状,探讨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1月30日,丽水市正式发布《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据介绍,丽水近3年来共发现16个全球新物种,物种多样性居全省之冠。近年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  相似文献   

15.
余那 《中国减灾》2004,(7):59-59
影片《迁徙的鸟》曾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该片以诗一般的画面为人们实地展现了候鸟迁徙这一壮阔的自然奇迹,让人们的心跟着鸟飞过了整个地球。沉醉于美轮美奂的画面的同时,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由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这些自由的鸟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滇西北是世界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生物物种丰富而独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更加繁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  相似文献   

17.
生态平衡,原来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名词,意思是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其周围的生存环境之间必须保持稳定性。目的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物种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相互协调性。 其实,人类社会的思想也存在一个生态问题。思想作为人类社会“最灿烂的花朵”,也和其它一切有生命的物种一样,和其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实质上也有个“生态平衡”的问题。在“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是失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刘振亚 《群众》2023,(4):49-50
<正>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堪称气候年。这一年,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了这次峰会。会议被广泛视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应对气候变化保住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20.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夺去了人的生命,也让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损失。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引发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寄生在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身上。由此,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别再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而滥食野生动物。舌尖上的野味,生命不能承受其重。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