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韩非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除个别文章外,《韩非子》的各篇之名均表示该篇主旨。另外,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由来,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该书不仅是韩非在逆境中不屈精神的象征,还饱含着他大量的心血与智慧。《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他认为"法""势""术"是治理国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多有贤哲,在经国济世、富民安邦等方面遗珠闪闪,其用人思想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至今仍光灿不逊。一、礼贤下士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善用人者为之下。”认为善用人者必谦下。鲁定公姬宋曾问孔子:“君主怎样使用臣,臣怎样侍奉君主?”孔子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刘向也说:“虽有贤者而无礼以待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对待贤能之人,若不能够以礼相待,他们怎么会诚心尽力地办事  相似文献   

4.
《无能子》是唐末一部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成书于跌遭丧乱之衰世,故而伸无君之旨,足以远继鲍生,为庄学之正统。及至近代未受学界重视,然其无名与无心之政治哲学基础、基于"圣""王"合流而形成的君臣批判、原始的平均主义与乌托邦政治、与西方自发展理论暗合的无为政治都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它至少形成了四股思想潜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  相似文献   

5.
莫违民意     
我一直以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版权。究其渊源,原来这话最早出自孔老夫子之口。在荀子记录孔子与鲁哀公一段对话的《荀子·哀公》中,孔子对鲁哀公说: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代《贞观政要·论政体》中记载,魏征对唐太宗说: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庶人者,水  相似文献   

6.
纳贤与去阻     
黎里 《前线》1990,(10)
夏日纳凉,偶读西汉刘向撰的《说苑》以自遣。该书原二十卷,内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等二十门。刘向把史实与议论结合起来,表达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治国之术。《君道》中齐桓公与他的大司田(主管农业生产的宫)宁戚的一段对话,是我过去阅读时未太注意的。这段对话的中心意思是:要求得贤人,必须去掉纳贤的阻力。齐桓公善于选贤任能,相管仲以成霸业,在历  相似文献   

7.
西周时期的君臣关系体现为宗族关系,孝在西周是一种宗教、政治权力,是调节宗族长幼、君臣上下关系的伦理规范,这是西周孝观念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忠的内涵已经被包含在孝观念中。春秋时期,忠德之所以能够从孝德中抽绎出来,成为独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这一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是紧密相关的。忠德自其产生起,就具有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两方面的意义。忠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而产生的,是春秋时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要求包括国君在内的统治者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人民。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道德,忠还是对臣的道德要求,要求臣忠于君。  相似文献   

8.
正"《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讲"止于至善"之前专门讲"止"。先引《诗经·商颂·玄鸟》两句诗:邦国都城周围方圆千里,都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这是说民之止。再引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最后一鸣,也是最有力的一鸣。它以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对先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而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作。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于中国封建统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帝王是崇尚"孝"治天下的,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被固定下来,他们之间是臣顺从与君,子顺从与父的关系,所以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可见孝的背后就有了"绝对服从"的意义,君是否仁,父是否慈对"绝对服从"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因为君臣父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君与父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和正确始终在手,而臣与子则只有听命服从的义务了。这便有了"孝顺"一词,  相似文献   

11.
尽人之智──成功的用人之道杨海,张中莉韩非子在《八经》中曾云:"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意思是说,只会用自己力量的人,是下等君子,能用别人力量的人,是普通君子,而善于激发部下智慧的人,才算得上高明君子。韩非子的用人哲学对现代的人事...  相似文献   

12.
永嘉学派产生于南宋时期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文风鼎盛的温州,是瓯越文化的优秀代表。它创始于薛季宣,发展于陈傅良,成熟于叶适。永嘉学派政治上反对君尊臣卑,主张君臣一体,主张抗金和改革弊政,经济上反对以义抑利、重农抑商,主张以功利统一仁义,以国家之力扶持工商业;哲学上批判程朱理学,主张道不离器物。由于它注重研究实际问题,提倡事功,反对空谈义理心性,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一起被并称为事功学派。它是我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在当时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相似文献   

13.
正《战国策》卷二十二有则"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的记载。一次,魏文侯同一个叫田子方的人在一起喝酒听音乐,魏文侯忽然说,这乐声有点不大对劲,好像是左边的编钟挂得偏高了。一检查,问题果然如此。这说明魏文侯是个很懂音乐的人,而且把问题找得很准。可田子方听了文侯的内行话后,不但不赞许,反而笑了起来。魏文侯问,你笑什么呀?田子方答:"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意思是说,我认为明智的国君应当审查管音乐的  相似文献   

14.
孙慧明 《学习论坛》2005,21(9):61-64
韩非的依法治国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名利思想基础之上的。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统治者一方面应以美名为手段,引导臣民为国家效力卖命;另一方面还要以厚利为诱饵,实现富国强兵的大利,以此达到治国的目的。韩非的名利治国思想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对现代治国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非在重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治道思想体系,从而使君主掌握了驾驭臣下和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本领。然而在韩非思想内部存在着强调法的重要地位,就要限制君主权力;而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应当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的矛盾冲突贯穿韩非整个思想体系。韩非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完全否定儒家的德治,这也是偏激片面的,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要求,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法治不排除德治   韩非论治国,阐明“二柄”,即刑与德,也即法与德。在其《二柄》中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人主自用其刑事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对于韩非的这套治国之术,张荫麟先生说:“林语堂云,半部《韩非》治天…  相似文献   

17.
正《尚书》原名《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要旨主要有两点:一是明仁君治民之道;二是明贤臣事君之道。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生活提  相似文献   

18.
原原本本地细读《邓小平文选》有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就不难发现,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根主线架构起来的。 一、地位理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地位。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不要?它在党的事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首先碰到的问题。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此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9.
为大众--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锻造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的情怀优势“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党。《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在自己的纲领文献中开宗明义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高亨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就学时,曾选定《韩非子》一书作为主攻的对象,悉心钻研。他的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就是这次阅读、研究的成果。这篇论文受到了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大学者的赞扬。读通了《韩非子》之后,高亨一发而不可收,接着又研读了周秦的其他重要古籍。《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