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佳菲 《红旗文稿》2012,(12):10-13,1
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理论界向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佳菲在《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文中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需要从所谓不是"国进民退"就是"国退民进"的"零和博弈"思维中解放出来。就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来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中国经济进步的突出特征。国有资产绝对量的增加,并不是靠挤压民营经济取得的。民营企业群体的"民进",也不是在与国有企业的冲突对立中完成的,相反,它们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国有经济的荫庇,其健康发展是在同国有企业的平等竞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产业配套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中的有进有退原则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不分优劣、不论盈亏,都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让位于民营企业,即所谓的“国企退出论”或“国退民进论”。其实,国有企业与其它国有企业一样都应该是进优退劣。  相似文献   

3.
蜀事     
<正>省委书记王东明专题调研民营和外资企业7月3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前往成都市龙泉驿区、高新区、武侯区、双流县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检查中央和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系列政策落实情况,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推动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关工作。考察结束后,王东明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营造亲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坚定在川投资信心。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退民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10,26(8):26-33
提出“国退民进”的种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有人还在谴责“国进民退”,还在强调“国退民进”,还要进一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真不知道他们想把我国引向何方!现在是到了重点考虑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政治高度来对待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因为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将不复存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对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怀有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条件下,还强调“国退民进”,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公有制经济应该不断萎缩,逐步退出主体地位,而私有经济则应该不断扩张,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鲁夫)是德国巴鲁夫控股有限公司于2004年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生产基地.巴鲁夫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是成都市新都区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外资企业.巴鲁夫党支部立足于外资企业实际,充分吸收"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围绕国退民进好、还是民退国进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讨论或思考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有失偏颇,应该说民营经济与国有资产是同步前进的.民营经济越发展,国有资产就越增值.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2,(12):60
第25期的《财经》刊登社评指出,"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到底怎么看待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取决于我们到底想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1978年,除14万个体户从业人员,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而30年后,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国经济制度的表述与时俱进地经历了4次变化:从个体经济是补充(中共十二大),到私营经济是补充(中共十四大),到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  相似文献   

8.
孙海泳 《新视野》2015,(3):84-89
近十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呈总体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此间中国企业加强了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民营企业的角色愈加凸显,"双赢"效应日益明显。在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过程中,将长期受到国家安全审查等不利的美国内政因素的制约,但这一制约因素亦不可过于高估,美国州政府的引资政策等因素亦是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有利因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缓解中美经济失衡和调适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所面临的不公平的投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制约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民营企业投资进入方面,要全面有序地开放进入领域;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多种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和"、求"和"、为"和"的主流式态.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尚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等构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传统"和"思想的认知与认同,是中国文化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与政府之外存在着家庭或家族制度,而经济学家们是在发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后才重视起这一制度安排。本文强调了家庭或家族制度在经济转轨中发挥着“又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并指出应该从制度多样性角度看待其适应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黄群慧 《新视野》2007,(6):27-28
"精细化改革"要求国资委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重新梳理每家国有企业的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必要性和法律基础,具体明确每家国有企业的使命。要对每个产业及产业的具体链条环节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给每家国有企业进行产业定位。"精细化"战略的前提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减少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数量,缩小管理半径。  相似文献   

13.
企业化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化建设。为此,应分析企业内外因素,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领导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化;适应形势需要,发展企业化。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只有当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源、研发技术、管理模式、渠道优势等都服务于产品品牌时,企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它所形成的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和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就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市场诚信体系,唯此,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要正确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积极努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与会计学科相互影响互为合作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但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不仅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它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去重视和引导企业中最重要、最活泼的生产要素--人,从而在人性的重要性层次上孕育出了其独特的功能.企业文化正是以其独特的功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并达到文化和企业的协调发展.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个性,加强企业的伦理建设,重视企业文化的沟通作用,并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参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内涵是全员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及创造性学习。构建学习型企业必须建立适合学习的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在学习中实现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