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这块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精深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使你在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王雯 《今日广西》2007,(20):11-14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河北省易县属古燕国,多慷慨悲歌之士。公元前。燕人荆轲从易水旁出发,赴咸阳刺秦王,以死报国,留下了千古绝唱。半个世纪前,在易水旁的狼牙山上,再次传出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气吞山河的豪迈颂歌。  相似文献   

3.
英雄壮举与豪言壮语,本应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事。譬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毅然献身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朝鲜战场上的英雄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时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再往早说,渡过易水去刺秦王的荆轲,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成为不朽美谈。但是,英雄也未必一定就有豪言,壮举也不一定要有壮语作伴。这其中原因很多,或时间来不及,或当时没人记录,或英雄拙于言谈、不善表达等等。由此观之,发出豪言壮语的英雄,固然使人振奋,让人羡慕;没有豪言壮…  相似文献   

4.
党恩似海深     
近期单位组织党员去狼牙山过党日,不禁忆起几年前初到狼牙山的情景:峭壁嶙峋、云缠雾缭的狼牙山横卧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其主峰海拔1105米,“群峰耸出,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山的北边有条易水河,当年燕国义士荆柯别燕太子丹去刺秦王时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941年9月25日清晨,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位热血男儿在这里以一当百,狙击了2500多名日寇的轮番进攻,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两万多名群众转移,昂头跳下万丈悬崖。途遇一位老者的一番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看看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仰望英雄     
这,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我们却在一个英雄辈出的部落。   战争,让许多人英勇的瞬间变做了永恒。而和平年代,没有给更多的人一个让自己英雄起来的机会。于是,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警界,于是,我们发现了英雄并开始仰望英雄。   的确,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英雄。我们也正是被一个个英雄们引着一步步走过来的,而当那一个个英雄的雕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苍白的人生突然就充满了血性与豪迈。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豪侠之气中,我们认识了义士荆轲;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苍凉悲壮中,我们认识了壮士文天祥;从…  相似文献   

6.
周军 《现代领导》2014,(1):14-15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多少听说过张翰的故事。这位西晋文学家真是性情中人,远在洛阳做官的他,看到秋叶飘飞,便想起老家吴江的莼羹鲜美、“鲈鱼堪脍”,于是大起乡愁:回乡大快朵颐岂不远胜漂泊羁宦?他不仅写下了《思吴江歌》这样的传世名篇,更是毅然挂冠返乡,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千古美谈。  相似文献   

7.
潘晓今 《今日广西》2007,(17):26-30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承载着刘邦慕求“猛士”巩固帝业的强烈愿望,穿过二十四史,一代又—代,流入了中国男人的血脉。从古至今,威猛之士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一个国家的脊梁。猛士,并非只是肌肉发达,体格强壮。骁勇善战。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道”,“白面书生”亦能有猛士之威。关键在于,是否怀有大志向.大学问,大气魄,大胸怀,大作为。  相似文献   

8.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9.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深沉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据说,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来的,又称研。南端北易,指南方的端砚、北方的易砚齐名。易水砚作为石砚鼻祖,在《易州志》、《墨史》中也有清楚记载。  相似文献   

10.
屈赋楚语义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侘傺《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又《九章·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申侘傺之烦惑兮”。《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哀郢》:“蹇侘傺而含慼。”屈赋中盖五见侘傺”一语。而单用“傺”字者亦有《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一见,再则于宋玉《九辩》中有“然欿傺而沈藏。”王逸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洪补:“侘,敕加切;傺,丑利切。又上,勑驾切;下,  相似文献   

11.
长江,自唐古拉山奔腾而下,挟沱沱河之冰凌、通天河之雪浪,越玉璧金川.汇蜀山九水.来到夔州。在这甲破夔门.穿巫峡,闯西陵,天地云水,在此演出了长江交响乐中最具华来的一章──三峡。“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雄伟壮丽的瞿塘峡,壁立千仞,气势磅礴,雄贯古今,令人到此陡生阳刚大气。而幽深秀丽的巫峡,云霞京绕的巫山十二峰,灵秀而神妙。“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踪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直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九歌·山鬼》)西陵峡滩多水急,行船到此,凶险非常,充满一种险绝之美。三峡两岸的飞瀑急…  相似文献   

12.
高林华 《人大建设》2011,(10):14-14
文化资源,创发展良机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租,中华炎黄。”中华人文始袒黄帝降轩辕之丘,定都有熊(即今新郑),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如今,黄帝故里已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圣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新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保定,当京师股肱要地,元建都北京后始有此名,其义不言自明。保一方安定,守首都大门,是今日保定的头等大事。而其“保定”意识之高,打防措施之得力,也可以为“他山之石”,供其他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屈赋《招魂》由三部分组成:引子,写招魂前的降神仪式;正文,招魂之辞;“乱”词,笔锋一转,突然写到云梦射兕的田猎情景。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蒸。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招魂何以又牵扯到射兕呢?历来说者多以为两者无关;也有以为“乱”词所云是屈子招怀王魂时,所回忆的怀王生前猎于云梦的情景;或是屈子流放江南所看到  相似文献   

15.
肖根法 《春秋》2012,(3):63-63
老寨山,又称“云头山”,位于新泰市禹村、石莱两镇与泗水县交界处.海拔近500米.主峰西南侧为峭壁悬崖。在解放战争时期.有26名武工队员在此处与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殊死搏斗.最后弹尽粮绝.英勇跳崖.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老寨山二十六壮士”的英雄诗篇。  相似文献   

16.
黄咏 《当代广西》2010,(5):55-55
昆仑关大捷70周年前夕,我登上了昆仑关。 台阶层层,古柏森森,山峦叠翠,碑塔矗立。在“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前,我焚香敬酒,将自撰并书的两副对联先诵后焚,以祭奠长眠不归的壮士英灵——  相似文献   

17.
杨斌庆 《世纪行》2006,(8):45-45
道路曲折而漫长,路面泥泞而狭窄。我们乘坐的小车上下颠簸,左右摇晃,缓缓前行。 “屈原大夫,我们看您来了!” 我们在心中呼唤着屈原的名字,默念着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似文献   

18.
素凝 《乡音》2014,(10):42-43
战火中锤炼的著名诗人 1930年,远千里考入河北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他酷爱文学,尤其热爱诗歌,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保定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被解散,远千里到北平中华中学继续读书。后来专门从事革命活动和诗歌创作而弃学。此间,他阅读了马雅可夫斯基和勃洛克等诗人的作品。1935年考入北平河北省电政管理局当电线技工,又曾到重庆、成都等地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6,(21):F0002-F0002
“千库保定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百亿工程”和“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安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安吉县“千库保安”工程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0.
徐渭(字文长,别号田水月,天地山人,青藤道土,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在晚明文坛艺苑是位极杰出的人物,其诗、文、书。画、曲均为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徐渭为人为文都崇尚个性,崇尚“真我”。在(涉江赋)中,徐渭说:人生之处世兮,每文已而细蚁。机声利之所在兮,水趋壑而赴之。量大块之无垠兮,旷荡荡其焉期,计四期之在天地兮,似县空之在大洋,中国之在海内兮,太仓之取一棵。……爱有一物,无挂无碍,在小匪细,在大匪泥,来不知始,往不知驰,得之者成,失之者败,得亦无携,失亦不脱,在方寸间,周天地所。勿调觉灵,是为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