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检察官》2013,(17):80
《中国检察官》,原名《检察实践》,1999年创刊,2006年更为现名。本刊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司法实务与经典案例并重的国家级法律类优秀期刊。创刊十余年来,其以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赢得了全国检察干警、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法律工作者的喜爱和信赖。《中国检察官》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司法实务)辟有《专题》《检察长视界》《检察前沿》《公诉方略》《法治新论荟萃》《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民行检察》《侦监工作》《检察人物》《检察大讲堂》《检察文苑》《检察动态》等栏目,下半  相似文献   

2.
《中国检察官》,原名《检察实践》,1999年创刊,2006年更为现名。本刊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司法实务与经典案例并重的国家级法律类优秀期刊。创刊十余年来,其以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赢得了全国检察干警、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等法律工作者的喜爱和信赖。《中国检察官》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司法实务)辟有《专题》、《检察长视界》、《检察前沿》、《公诉方略》《法治新论荟萃》、《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民行检察》、《侦监工作》、《检察人物》、《检察大讲堂》、《检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13,(18):80
《中国检察官》,原名《检察实践》,1999年创刊,2006年更为现名。本刊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司法实务与经典案例并重的国家级法律类优秀期刊。创刊十余年来,其以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赢得了全国检察干警、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等法律工作者的喜爱和信赖。《中国检察官》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司法实务)辟有《专题》、《检察长视界》、《检察前沿》、《公诉方略》《法治新论  相似文献   

4.
敬告读者     
《检察实践》自 199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检察工作者的支持和厚爱,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读者已遍及全国各地,逐步成为宣传检察政策,交流工作经验,发表干警观点的阵地和社会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回顾过去,我们深知,我们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与您的关心和帮助密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2013,(19):80
《人民检察》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国家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创刊57年来,以其理论性、实践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赢得了全国检察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青睐。2014年,《人民检察》杂志内容将更加丰富、鲜活,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检察改革和检察实践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2014年《人民检察》杂志发行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欢迎订阅。《人民检察》杂志系半月刊,全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检察官》2014,(22):2-2
《中国检察官》,原名《检察实践》,1999年创刊,2006年更为现名。本刊系最髙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司法实务与经典案例并重的国家级法律类优秀期刊。创刊十余年来,其以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赢得了全国检察干警、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法律工作者的喜爱和信赖。《中国检察官》现为半月刊,上半月(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国家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创刊50多年来,以其理论性、实践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赢得了全国检察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青睐。2009年,《人民检察》杂志内容将更加丰富、鲜活,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检察改革和检察实践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从事检察事业三十余年的检察工作者,我亲身见证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深切体会到《人民检察》在检察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人民检察》作为全国检察机关的最高理论刊物,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指导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开展工作,受到广大检察工作人员的欢迎和热爱。我从基层工作者和检察理论研究人员的角度,对检察理论期刊的发展谈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2017,(20):80-80
《人民检察》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国家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创刊61年来,以其理论性、实践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赢得了全国检察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青睐。2018年,《人民检察》杂志内容将更加丰富、鲜活,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检察改革和检察实践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2018年《人民检察》杂志发行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欢迎订阅。《人民检察》杂志系半月刊,全年24期,每期12元,全年定价288元(含邮资)。征订通过银行汇款或邮局汇款两种方式均可。  相似文献   

10.
资料库     
《人民检察》二十年回眸1992年9月,《人民检察》在安徽黄山市召开全国检察刊物主编座谈会。1992年9月,《人民检察》被评为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1993年1月,《人民检察》出刊300期,杂志由48页扩版至64页,向国外公开发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为《人民检察》出刊300期题词:宣传检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三次接触     
从事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已四年。四年来,《人民检察》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接触,都让我有新的认识。第一次接触,订阅《人民检察》。2007年春,我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研究室。到新单位报到后,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院领导和内设机构订阅当年的自办发行刊物,《人民检察》是其中之一。领导特别叮嘱:《人民检察》是重点刊物,订阅、发放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闪失。领导的叮嘱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稳步向前,刑事执行检察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理论界和检察实务界凝聚研究合力,以“质量建设年”为契机,聚焦刑事执行检察热点问题,产出一系列优秀研究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组织全国刑事执行检察条线骨干力量研究形成的2021年度刑事执行检察条线重点课题成果——《新时代刑事执行检察重点问题研究》于2022年结集出版,以及《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上关于刑事执行检察的专栏文章,形成了理论研究紧贴司法实践、实务工作促进理论研究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稿约     
《中国检察官》2006,(12):F0004-F0004
《中国检察官》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期刊,得到了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检察官的支持和厚爱,本刊已成为宣传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交流检察业务工作经验的阵地和社会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中国检察官》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还被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为了更加贴近检察实践,能够切实服务检察工作,《中国检察官》从2007年起将调整部分栏目,突出实务,并以案例为切入点,于案例中透视法理、检察知识和技能;突出可读性,摈弃晦涩难懂的文章。2007年《中国检察官》栏目设置如下,希…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与地方各级检察院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人民检察》编辑部决定启动“通讯员流动站”。设立《人民检察》通讯员流动站,旨在吸引系统内优秀的检察业务人员,尤其是在检察业务调研方面有一技之长者,到《人民检察》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时逢举国上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第一个年头,在高检院党组的热情关怀和全国广大检察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检察理论研究》正式创刊了。我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检察理论研究》的创刊,是全国广大检察工作者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也是法学界各位同仁深感欣慰的一件好事。它的创刊为检察理论研究开辟了园地,为法学领域的繁荣增添了色彩,是检察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出版500期,我作为编委,感到非常高兴。检察系统有许多刊物,有人认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不符合办刊规律与定位。检察理论刊物有很多类型,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很多区县也在搞。《人民检察》应引领检察院机关刊物,在这些机关刊物里,《人  相似文献   

17.
一路有你     
2011年6月是《人民检察》55岁生日,也是《人民检察》编辑们的节日。在这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得以走到前台,与您见面。衷心感谢您对《人民检察》的支持,是您的写作、投稿、阅读,使得《人民检察》无论在作者队伍还是读者群上都有所壮大。我们深知您从思考、选题、写作  相似文献   

18.
五十五年的岁月,对于一个人来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破译,是到了天命之年;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应该是到了中兴的时刻。《人民检察》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检察官不懈奋斗的结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民检察》的编辑出版情况我比较清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民检察》归高检院研究室管。时任研究室主任、著名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许久以来,关心我国检察理论研究的同志都希望有一个全国性的集中发表我国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的刊物。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和大家的热情关怀、大力支持下,今天《检察理论研究》创刊号同大家见面了。新中国人民检察机关自创建以来,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长期反复的实践,锲而不舍的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成为我国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俞永梅 《中国检察官》2000,(2):F003-F003
《检察实践》1999年第五期《受贿行为对法律的规避及立法缺陷弥补》(下称上文)中谈到《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对受贿行为的犯罪对象仅规定为“财物”(包括金钱和财物)不合理,对受贿罪客观要件“需为他人谋求利益”不合理。该文作者林新法认为,一、受贿对象应包括《刑法》规定的财物性利益如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