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老挝外交政策表现出四个特点:由政治外交转向经济外交;重点发展与越南、中国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从地缘政治考虑,参与并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转向"全方位外交",增进与各大国的交往。今后老挝外交政策将围绕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安全维护、地位提升等方面展开,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冷战遏制理念支配下,里根政府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制定实施的经济外交政策涵盖了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各个方面.对于里根政府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苏联做出了某些政策回应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达到了利用经济杠杆损耗苏联社会经济基础的目标.但是,苏联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相对于其长期的历史积累、庞大的国家规模来讲效果有限,里根政府的对苏经济外交政策只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助推力量,而非决定性力量.在不同的问题领域,里根政府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的效果不尽相同.里根的对苏哲学理念决定了美国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目标的有限性,并导致其政策调整的滞后.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燕 《西亚非洲》2004,(3):52-55
欧盟主张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 ,欧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 :与巴、以两方关系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 ;强调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欧盟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政策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欧盟希望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的外交路线和独立的防务能力 ,努力实现它“说话算数”的世界一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改革的实施,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印度民主政治模式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的崛起、地方权势不断壮大、中央权势不断萎缩,印度"去中央化"政治格局明显;为支撑经济发展,政府颁布实施了宽松的政策,促进了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商业利益集团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为捍卫自身的权益,低种姓势力不断扩大在印度民主政治中的影响。在此情形下,由"国家主义"向"多元主义"转变的印度民主模式在其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民主模式转型视角探究印度外交政策的趋向,既能增进对印度政治制度的理解,也能为人们从学理上探究一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提供可鉴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周边的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主要体现为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防范、政治上警惕、经济上挤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中国需要调整、更新原有的周边战略,通过全方位的周边外交打造一个稳定友好的周边。原则上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资源应继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将中国周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经营。一方面要平等对待周边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要与重点周边国家构建政治互信,经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9.
肖建明  郭平 《东南亚》2013,(1):45-49,93
近年来,缅甸国内的政治体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还有一些变革正在酝酿当中。缅甸政治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些变化,势必会对未来的缅甸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可能会对缅甸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变革、经济改革、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的调整,其影响和作用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正是在中国外交转型背景下经济外交模式调整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运用市场和经济资源开拓中国与周边及世界的外交新局面,以缓解周边战略压力和构造地区新秩序。"一带一路"需要发挥中国经济外交引擎作用,让地区关注点重新回到"共同发展"议题上,改变粗放的传统经济外交模式,以双边关系为节点有序缔结网状多边合作,通过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国家,推进差异性经济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战后以来,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就整体而言,由于拉美国家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历史渊源,它们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大体一致:战后初期至五十年代末,为拉美国家屈从美国对外政策的时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对外政策开始产生的时期;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形成的时期;八十年代初以来,为拉美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逐步调整和完善的时期。纵观拉美外交政策这四十年的发展变化,无不与各个时期拉美国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时期周边外交方针,简洁生动、寓意深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既是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造和发展,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结晶和延伸。周边外交,如果泛指与邻国的邦交,则古亦有之。古代中国各诸侯国及中原王朝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大国汇聚亚洲是看中了亚洲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作为亚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外交战略重心应着眼于和立足于亚洲地区。不同之处是美国"重返亚洲"或"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以军事为主轴,而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则是以突出"经略周边"为重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经略周边"的外交与战略谋划及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后冷战时期形势的重大变化对土耳其外交政策也产生了影响,在忠实于建国以来所遵循的和平与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我国根据新的政治、经济、地缘现实,对对外政策作出了一些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冯绍雷  封帅 《国际安全研究》2013,(2):34-57,155,156
随着中国的不断成长,周边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大国对于周边的理解,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中国认识和处理周边问题提供借鉴。总的说来,中国的周边问题具有复杂性、功能性、整体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出现了很多突发的热点事件和冲突,但从历史的全面的视角来看,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合作、交通运输、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人文教育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只要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新的全球化形态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必将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莫迪政府对"印太"战略构想计划的迎合,反映出印度欲向包括南海在内的周边广大地区实施地缘扩展。由"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转变,是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变化,体现出印度不满足于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是要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获得更多的地缘战略利益。随着南海问题的升级,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势必会对南海地缘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印度对南海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关系到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目前,对于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无论是印度自身,还是南海所属国中国,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土耳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但近年来伴随着以叙利亚问题为焦点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度调整,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也阶段性地发生了剧烈震荡与调整。美土关系的恶化是叙北库尔德问题凸显、土耳其"7·15"未遂政变冲击、美土间价值观裂痕加剧、土耳其外交政策转型与美国中东政策对冲以及周边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多重结果。但由于北约、投资需求等因素的存在,美土关系并未走向破裂,并在2018年10月后逐步进入了稳健调整的"新常态"。其具体表现为美国对土耳其的矛盾性认知、土耳其对美国日益强烈的离心倾向以及美土间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爆发与两国关系的周期性震荡。  相似文献   

19.
巴西外交型智库对巴西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国内学者较少研究的领域,然而,全面理解巴西外交政策的制定,越来越不能忽视巴西外交型智库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巴西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政治和利益团体开始关注巴西政府的外交政策,巴西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外交型智库在巴西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面对一些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巴西外交型智库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巴西外交型智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外交政策决策施加影响:一是采取多种公开手段向外交政策的决策者和普通公众传递智库的观点、主张和策略,二是作为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疏通利益表达并为政府的外交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但是,巴西智库仍存在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外交政策决策传统的束缚,智库发展的资金限制,智库政策导向严重,巴西传统外交政策更多地关注欧美大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越关系不断升温,尤其是在防务与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美越双方从战略上日益重视防务安全合作,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实质性军事交流合作如联合军演、开放越南军港、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持续开展,核能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美国全面解除对越武器出口禁令,美越防务安全合作日趋机制化等。美越从昔日的军事对抗走向今日的军事合作,源于亚太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变化背景下两国对安全利益的认知以及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其主要动机及意图是通过相互借力削弱或制衡中国,并在南海问题上实现各自的目标诉求。美越安全防务合作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国外交造成了挑战,它影响了中美关系与中越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虽然美越军事合作暂时难以走向军事同盟,但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越关系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加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周边安全战略,提升应对周边安全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