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36-37
水书从创始到今天,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水书的发展反映了水书与中原文化同源、分化、发展、吸收、逐步融合,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合的轨迹。在中国17个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水族是其中之一。水族文字称为水书。水书,水语称为ēlsuǐ,音译"勒睢/泐睢",意为水族文字、书籍。"泐、勒"读音源于古汉语,本义刻写,后演化为文字、书写;其语义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失。"睢"为水族  相似文献   

2.
莫永言 《当代贵州》2013,(14):42-43
马尾绣是水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是我国乃至世界非常珍贵的特殊刺绣工艺。马尾绣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是现存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之一,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  相似文献   

3.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全国现有水族人口四十多万,主要聚居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据考,水族先民经历过两次大迁徙。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30):66-66
由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士潘中西及县民宗局工作人员潘政波共同发起制作,在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的鼓励和协助下,历经近2年时间制作完成的贵州水族水语有声词典电子版正式问世,免费为社会各界提供使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的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有水、布依、苗、侗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6.7%,其中,水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64.5%,占全国水族总人口58%以上。勤劳的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水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水族民歌独具特色。端节是水族的重大节日,相当于  相似文献   

6.
站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行政中心大楼最高层,县城的靓丽景貌收于眼底,四处弥漫着浓郁的水族风情。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政府大力扶持和当地妇女自力更生,水族马尾绣作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民族文化,又带动了当地妇女脱贫致富。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水族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区域,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三都自治县拥有水书、马尾绣、水族端节等承载着独具特色且底蕴深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突出的唯一性和垄断  相似文献   

8.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1):F0002-F0002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水语称“泐(le)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父字符号,是我国17个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独特文字之一,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留着远古贵族文明的信息,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三都     
《当代贵州》2008,(22):F0002-F0002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全国现有水族人口四十多万,主要聚居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0.
正水书是水族先祖创制的独具一格并存留至今,有着巨大社会功能的雏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编制的书籍的总称。2006年,水族文化中水书、马尾绣、端节一起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正为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水书,水族  相似文献   

11.
潘晓菊,水族,其作品马尾绣以构图水族特色鲜明,美观大方,立体感强,绣工技艺传统、精湛,深受旅游者和民间工艺爱好者青睐。  相似文献   

12.
马尾绣     
马尾绣是贵州水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马尾绣历史上水族百娃也称之为"龙退皮",是与水族民间神话传说中水族的来历息息相关的一种民间工艺,在水族的神话传说中与龙有理不清、说不完的种种因缘。马尾绣在绣法上可分为三丝、五丝、七丝三种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10):66
[中国56个民族简介]水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总人口约有40万,其中90.86%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轻盈而高亢的芦笙曲调,榕江县水尾水族乡中心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天的文化活动。每个星期四下午,学校给学生们安排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教材,在校园推广‘水族歌曲’‘水族文字’‘水族传承工艺’‘水族芦笙’项目,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如果用图形表示的话,贵州的多元文化应该是一个多维的网格空间。这个多维网不仅代表着文化本源的49个民族,而且还代表着每一个民族后面所可能拥有的更丰富的文化细分。"融而未合"的多元文化贵州处在川、滇、湘、桂之间,是西南民族流动的大走廊,也是古代南方的四大族系,即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交汇地。之后,演变成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土家族、白族、瑶族等多个单  相似文献   

16.
水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是拥有文字的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56个民族中,只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族的“水书”是其中之一。“水书”是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  相似文献   

17.
莫永言 《当代贵州》2013,(14):62-62
多彩贵州南岭,三都——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这一西南出海大通道上,光彩夺目。自治县总人口34万人,其中水族人口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占全国水族人口的55%以上。"四分地球三分水,天上人间唯一族",著名作家梁衡挥毫盛赞;"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到访客人由衷感叹。今日之水家,乃远古之贵族,文字历法启文明。浩浩哉,万卷水书,  相似文献   

18.
三都石蛋     
贵州三都,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境内层峦叠嶂,山高水长,多有奇峰异石。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分外迷人。水族人民把自己的家乡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距该县三合镇10公里处的瑶人山麓,有个水族聚居的姑鲁寨。在那里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种艺术只要能够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她们喜欢,愿意钻研,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不会失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322类别:民间美术编号:Ⅶ—23项目名称:水族马尾绣发布时间:2006年6月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简介: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相似文献   

20.
一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29.4万人,其中水族人口占61%。在23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西而来的都柳江载着两岸茫茫的林海缓缓横卧于她的腹地,深邃独特的水族文化和古远、醇朴的民族风俗,给这片迷人的土地添上几许神秘。然而,长期以来,闭塞、贫穷、愚昧这三大因素,将三都人民的思想牢牢地钳固和定格。由于群众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