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2.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3,(25):72-74
中日韩三国的FTA战略,都有强烈的政治、安全动因。中韩FTA走在中日FTA前面,正好说明了韩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没有日本那么敏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之间战略竞争的现实。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八轮谈判11月22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后,11月26日至29日,中日韩三国间FTA的第三轮谈判在日本东京举行。12月3日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还将举行有日本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新一轮谈判。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4.
李晨 《当代世界》2010,(8):68-69
2010年7月31日,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前会长、顾问丹羽宇一郎正式来华赴任日本第十二任驻华大使,这既是日本继20世纪50年代任命民间人士担任驻美及驻法大使以来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由民间人士出任日本驻主要国家大使,也开创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由民间人士担任驻华大使的先例。这是菅直人6月份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做出的首个外交领域重要人事调整,  相似文献   

5.
台湾对日贸易逆差问题刍议高群服台湾与日本长期以来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台湾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问题一直是台湾多年来急于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近年来台湾当局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前“经济部长”江丙坤曾无奈的表示:“要解决台日...  相似文献   

6.
“修宪”与“宪改”:台湾半个多世纪的法制困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湾当局在过去五十多年中所遭遇的最大的法制困境之一就是自我设计“代表全中国”的“宪法”及相关“政治体制”与实际上只能代表台湾地方的政治机构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台湾当局政治的多次重大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直接或间接的“修宪”活动。在蒋氏父子统治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组合与调整的新时期,中日关系以及这一大框架之下的日台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基于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台湾当局则竭力拓展“外交空间”,开展“务实外交”,试图借助外力,抗拒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对华ODA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作者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双赢”效果最突出的领域,是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陷入僵局。中日两国在四十多年前可以搁置钓鱼岛问题,从而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性突破,四十多年后却不能如当初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搞得剑拔弩张,其中问题到底何在?日本首相安倍妄言是因为中国的“反日教育”。然而,纵观中日建交后四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中的右翼取向,从各个方面侵蚀和破坏着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根基。如今,当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亚太战略环境都进入到一个历史性关口时,中日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在钓鱼岛问题上爆发出来。而安倍的政策又恰恰是利用钓鱼岛问题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这使中日关系面临陷入对抗性格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林泉忠 《南风窗》2011,(9):86-87
冲绳在1972年"复归"日本后,庞大的美军基地在美日安保条约下继续存在,让众多冲绳人领悟到"复归"并没有解决存在于日本本土与冲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此后冲绳人萌生了"被美日政府出卖"的意识,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之初,美日两国相关领域专家曾就开启双边FTA谈判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两国政府间谈判后来也终于启动。作为第一阶段贸易谈判的成果,《美日贸易协定》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得以启动,表面来看是美国为了降低与日本的巨额贸易赤字,利用追加汽车关税手段对日施压,日本被迫应允。实际上,美日贸易谈判的启动和发展是两国在经济利益、双边关系、地缘政治、权力博弈等多种动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日贸易谈判增加了美国重返TPP/CPTPP制衡中国的可能,为美日联手打造排除中国的数字贸易规则创造了条件,建立了不对称权力谈判的样板,并增大了日本在中、美之间实施战略摇摆的可能性。美日贸易谈判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中长期来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动世界秩序重构、美日两国政府更替、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表态积极考虑加入CPTPP并正就相关事项展开研究等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会在多个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深入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美日贸易谈判有助于中国及时妥善应对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近来日本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在国际政治及安全层面遏制中国的同时,力图在经贸层面加强对华合作关系。日方呼吁开展日中高层来往、启动对华全方位对话交流,以政党外交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意向,发声改善日中关系。中国一贯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发展双边关系,呼吁日方放弃对华"两面下注"的做法,全面落实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3.
程万军 《工会博览》2013,(15):51-52
自从21世纪日本拉开"小泉新政",中日两国关系就进入了"冰川时代".期间虽有乍暖之时,但总的说来,冬夜漫漫. 时光流转到2012,这中日建交四十周年的纪念年份,却成为中日关系再起波澜的争端年,美国亚太新战略、钓鱼岛争端、日本政坛右翼化,令"四十庆"敷衍了事,不欢而散. 东方这两个举足轻重的"非常邻邦",如今到底是敌还是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日本与台湾关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日台关系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看,无论是官方时期还是在非官方时期,日本始终重视与台湾的关系,这不足为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台湾岛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它是中国向南出海、日本向西出海的必经之处,也可以说是汇合处或遭遇处,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意味着从根本上阻住了对方的去路,因此地缘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台湾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彭佳屿、赤尾  相似文献   

15.
归泳涛 《国际政治研究》2001,(4):106-113,119
2001年4月23日,日本正式启动了针对大葱、鲜香菇和蔺草席(榻榻米草)三种农产品的临时安全保障措施(又称临时紧急进口限制),这在日本贸易政策史上是第一次。由于三种输入品中99%来自中国,因而在事实上意味着对华贸易的歧视性政策,于是引发了中日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贸易摩擦。为了对抗日本的保护主义政策,中国于6月18日宣布对原产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以及空气调节器征收特别关税。根据日方的统计,去年上述三种农产品的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30年是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从政治发展的宏观过程来看,这一转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经济中心主义"向"政治中心主义"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从"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国家发展战略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从政治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则经历了从"五五年体制"、"八六年体制"到"九六年体制"的转变;政党结构从保守与革新对立模式转向保守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及政党均走向趋同化。目前,日本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尚未最终定型,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最剧烈的一次变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的一次巨大动荡,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都纷纷制裁中国或想要改变中国。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实施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很快打破了暂时的孤立状态,并更加开放和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其中,对日本的政策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日本对华政策的不同变化而逐渐调整成形,即一方面基于同日本的友好而谋求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对日本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决论”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决论”的理论透视鼓心安自1979年中国共产党大幅度调整对台政策,并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整合方案以来,台湾海峡形势趋向缓和。在两岸民间交往交流呼声的压力下,台湾当局有限度地解除了部分禁令,两岸民间交往日盛,经贸往来热络,政治层面也以民间形式促...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之后,美日同盟的不稳定性凸显,主要体现为军事同盟的性质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安全需要,内在的不平等性和"欠制度化"也使其效能不足。同时,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美日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历史问题等因素也影响着同盟的稳固。2015年4月,美日通过了新的防卫合作指针,以图增强时代适应性、推动同盟转型,其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日本以"再军事化"为核心的所谓国家"正常化",让日本分担更多的同盟责任;二是把日本"拴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继续服从于其霸权战略。但是,美国的举措将继续受制于日本国内政治,并使得同盟管理更趋复杂。同时,美国通过改变手段继续寻求控制日本的国家战略方向,并推动同盟向"基于中国威胁"转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