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荣鹰 《当代世界》2011,(6):35-37
2011年5月2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拉登之死,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积极进展”,也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十年来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但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犹存,“后拉登”时代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由此,驻阿美军的数量将达到5.5万,7月16日,国防部长盖茨又称美国2009年派往阿富汗战场的美军人数可能高于原定计划;2009年6月31日,美国根据2008年底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签署的“驻军地位协议”,从伊拉克城镇撤出战斗部队,完成了第一阶段撤军任务。撤兵伊拉克和增兵阿富汗标志着美国新政府反恐战略调整进入实施阶段,同样是反恐战场,美国却分别采取了撤兵和增兵两项截然不同的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迎来奥巴马“2.0时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1月21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表现中规中矩。尽管美国仍在遭受金融危机困扰,但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发动战争的不满。  相似文献   

4.
目前,阿富汗正处于国内政治转型与和平进程重建的关键阶段。2011年7月,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并拟于2014年完成全部撤军任务,实现安全防务对阿富汗政权的正式移交。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被击毙,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恐”战争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虎 《当代世界》2008,(11):51-53
2008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七周年纪念日。“9.11”事件使美国人从“历史终结”的迷梦中惊醒,彻底改变了布什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七年来,美国政府视“反恐”为头等要务。恐怖袭击发生后,布什即以战时总统自居,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虽然在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对战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应对不力,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以来,阿富汗塔利班加强对北约部队的袭击力度,美军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奥巴马团队就增兵方案进行多次秘密讨论,12月1日才终于有了结果。当地时间1日晚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发表全国讲话,宣布阿富汗战略的调整方案,其中包括2010年夏季之前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以及美国从2011年7月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撤军。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8.
覃胜勇 《南风窗》2011,(20):84-85
里根政府时期,当代美国反恐政策的哲学和结构基础形成。克林顿政府时期,意义深远的《反恐法》的通过,基本塑造了当代美国的反恐政策。随着"9·11"后单边主义外交的恶果浮现,到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美国的反恐政策已成鸡肋。  相似文献   

9.
俞邃 《当代世界》2013,(3):14-15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月20日发表文章称,当克里在就其出任美国国务卿举行的任命听证会上发言时,专家们注意到克里似乎背离了奥巴马总统大力推行的“重心”转向亚洲政策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认为克里“似乎在说我们不需要重心”。还有人分析说,尽管有事实可以佐证美国进行了战略转向,但从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开始实施的政策是否会继续在他第二任期内得到全力贯彻仍未可知。这一番话引起笔者对美国战略调整与世界局势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倪峰 《当代世界》2011,(6):29-31
2011年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希拉里国务卿、盖特纳财长共同主持对话。  相似文献   

11.
邵峰 《当代世界》2015,(12):2-6
<正>2015年11月,连续的大规模恐怖袭击震动世界,全球反恐形势持续恶化,自恃世界领导者的美国政府难辞其咎。本文对奥巴马执政七年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力图对其得失给予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奥巴马反恐战略失败的原因从战略学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当代世界》2009,(9):36-38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从老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构想,到克林顿政府的“塑造一反应一准备”战略构想,再到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当前,巨大的战争资源消耗、国际形象的急剧恶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力不从心,使得美国亟须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  相似文献   

13.
官瘾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他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就空出来了。根据美国法律,联邦参议员如果在任期内离职,则由参议员所在州的州长任命一人填补空缺,任期到时再行选举。于是,该州的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就放出话来:“谁要是想接替奥巴马这个职位,谁就得给我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2013,(8):80-81
一、奥巴马结束访非美非关系增活力 7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从坦桑尼亚乘“空军一号”专机返国,结束为期六天的非洲之行:除坦桑外,奥巴马此行还访问了塞内加尔和南非。  相似文献   

15.
雷墨 《南风窗》2014,(25):21-21
哈格尔“被辞职”的背后,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事务上的一团糟。 11月24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被奥巴马称为“模范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存两周前还透薅希望千满4年任期。外界普遍认为哈格尔是存为民主党中期选举惨败背黑锅,成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这样、兑不错,但也不全对。  相似文献   

16.
达巍 《当代世界》2014,(1):39-42
2013年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美国全球战略出现了哪些动向与新特点?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战略走向?美国究竟是处于战略收缩还是战略扩张期?其战略重点究竟是在亚太还是在中东?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的世界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变换 ,全球化进程加快 ,使冷战后的世界政治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序性。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和追求单极霸权的战略 ,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合作体制 ,伊拉克战争更是表明了美国的“帝国”野心 ,这将使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的世界新秩序变得更为艰难 ,但历史的方向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选择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并逐步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然而,自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区性持续动荡,特别是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伊斯兰国"问题都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构成了牵制和掣肘,这些问题对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而言,仍旧是难以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出于国内能源结构变化、全球治理进程压力和自身环境安全的需要,奥巴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气候政策和战略继续延续其第一个任期"绿色新政"以来的核心理念,即承认全球变暖,并承诺积极应对。与第一任期相比,奥巴马当前的气候政策思路更加清晰、团队更加强大、执行更加坚决。2013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历史上首份国家层面的  相似文献   

20.
张凯 《当代世界》2016,(3):30-33
正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框架下,以东南亚为其战略推进的"核心支柱"。基于"对抗思维"的"再平衡"战略,提高了东南亚区域秩序构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016年2月15—16日,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召开,这一近年开创的多边互动的新模式被奥巴马政府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项重大成果。事实上,早在2009年,奥巴马问鼎美国总统后,便开始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并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海军作战舰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