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社会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包括就业机会平等、就业待遇平等、就业安全保障平等以及就业服务平等。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实质上就是要反对就业与职业中的各种城乡歧视行为,禁止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歧视,走出就业领域的"政策困境"。本文实证研究社会政策对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影响,提出构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政策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斌  孙晓娜 《前沿》2005,(7):183-187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看,男女性在行业构成、职业构成以及工资收入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其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和社会的偏见及歧视。本文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坚持就业中的男女平等,即就业机会的平等、就业权利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尽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基于种种原因,而对劳动者实行就业歧视。对此许多劳动者往往保持沉默。其实,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侵犯平等就业权,劳动者有权起诉【案例】2012年3月15日,根据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要求,姚虹过关斩将后以笔试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面试。  相似文献   

4.
省外传真     
天津市将建立统一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天津市今年将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对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核发就业失业证。据介绍,今年,天津将着力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与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服务。外地与天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失业后就可进行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天津今年还将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根据农民工特点,调整培训考核标准,推广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预计今年全市将培训  相似文献   

5.
黄少洪 《传承》2010,(33):138-139
现代残疾人社会福利重视残疾人自身发展,倡导残疾人自立,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的实现。我国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得到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的确认,但是我国残疾人在实现平等就业权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强对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残疾人平等就业立法,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扶持力度,并扶持加快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乡音》2023,(4):17-20
<正>齐为民: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国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齐为民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这个群体的权益维护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他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职业保障,赋予新业态劳动者在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准入制度与就业歧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业歧视要反对,但职业准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必须坚持。日前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曾犯有介绍卖淫罪、强奸罪和赌博罪等四类自然人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从业。”成都律师邢连超和孙雷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该条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劳动权,属于对待殊人群的歧视。据悉,两位律师已向全国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呈现出选择面窄、收入不高、竞争力弱等不利局面,而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就业市场的分析,进而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议题进行讨论,并揭示其复杂性,对发展我国性别平等的职业教育与青年女性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准入制度与就业歧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业歧视要反对,但职业准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必须坚持。日前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曾犯有介绍卖淫罪、强奸罪和赌博罪等四类自然人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从业。”成都律师邢连超和孙雷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该条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劳动权,属于对待殊人群的歧视。据悉,两位律师已向全国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性别平等就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也已经进入了立法者的视野.从法社会学、法经济学视角看,是组织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背离使单位不能自觉促进性别平等就业.而通过制度分析及制度比较,可以发现未来性别平等就业立法的努力方向以及使性别平等就业问题成为法律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因生育中断职业是女性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政府、用人单位通过提供相应的生育保险和社会服务,家庭通过分担婴幼儿的照顾等对女性生育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女性的职业中断比例。针对当前政府和用人单位在女性遇到生育和职业发展冲突时支持明显不足的现状,应不断完善生育保险,降低女性生育成本,解除职业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托幼园所建设尤其是社区托幼等公共服务支持,建立支持妇女就业的工作与家庭平衡机制,以降低女性因生育而中断职业的可能性,促进女性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5-116
新华社12月初报道,针对当前对乙肝患者、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不少就业歧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并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任何部门不得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设置歧视性登记项目和职业(工种)限制。  相似文献   

13.
彭程  于通 《长白学刊》2013,(2):91-95
《中国青年报》2012年7月25日报道了"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揭开了女性就业歧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女性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面临着现实困境,进行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保护非常必要。需要对女性就业权法律制度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面的完善,以真正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女性经济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经济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在角色期待方面,先进时人围绕“经济独立”与“女性就业”展开深入的阐释。在角色扮演方面,五四时期女性就业出现了新面貌,贯穿其中的争取职业平等的斗争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0,(12)
正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融入城镇,实现市民化;部分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说,农民工群体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社保维权、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准确把握形势的阶段性变化,顺应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力求实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配置的目标要求,谋划农  相似文献   

16.
魏敏 《理论月刊》2010,(1):123-125
我国妇女就业面临很多问题,就业平等权是关键。《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就业给予一定关注,但也暗示着男女就业的不平等。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就业促进法》,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决策过程,完善现有相关规定,营造妇女平等就业氛围,以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就业歧视是对市场经济法治精神的一种违背,它不仅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为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平等就业的法律环境和空间,禁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就业体制转型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平等就业领域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2007年至今的1部国家立法与26部各地就业促进立法,赋予了社会组织平等就业"协助促进者"的角色。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协助促进者"角色实践,该法律角色的具体化可概括为四类:司法救济的援助者、法律法规的倡导者、促进实践的研究者、促进信息的传播者。这些具体的角色实践面临诸多内部与外部困境,面对促进平等就业及其角色体系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采取政策立法等对应性措施化解这些困境,将有效促进社会组织促进平等就业法律角色的社会生成与国家理性建构的有机结合,推进促进平等就业角色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就业年限、就业状况、职业中断和长寿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的参数设定,模拟了名义账户制下退休年龄、收入水平、职业中断三个因素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设立父亲育儿假、设立儿童看护积分和建立最低保障养老金的方式来缓解名义账户制对女性养老金权益的不利影响,以此来增加女性养老金权益,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0.
"促进就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障和促进公民平等就业是实现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一项国家义务.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全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反对就业歧视、促进社会的平等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吸收和借鉴国外"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经验,加强中国与欧盟在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实践方面的合作,以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所申请荷兰大使馆资助的"反对就业歧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由宪政研究所和该课题合作方荷兰乌特勒兹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协办的"促进就业机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于3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