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揭开指纹科学之谜——指纹鉴定与道伯特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过去的 90年间 ,执法机关的指纹鉴定人员一直在利用从现场发现的残缺指纹直接与嫌疑人捺印的指纹进行比对。在许多案件中 ,尽管不是绝大多数 ,指纹鉴定对于认定嫌疑人有罪具有决定性作用。从指纹最初被应用于认定犯罪嫌疑人起 ,执法机构就宣称指纹鉴定是一门科学。多年以后 ,这一主张得到了普遍接受。然而近年来 ,法庭科学组织里的主流声音开始怀疑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 ,并且提出指纹鉴定可能不像长期以来人们想象的那么可靠。一些评论家甚至认为 ,依照最高法院在道伯特诉麦若·大沃医药品公司案件 ①中所作出的决定 ,指纹专家容易…  相似文献   

2.
刘晓丹 《证据科学》2012,20(1):21-32
科学证据是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证据分析所得的判断意见。因此,科学证据属于意见性证言。为防止不可靠的科学证据对法庭的误导,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相关性规则、必要性规则、专家证人资格规则、排除规则、可靠性规则。美国科学证据可靠性规则经历了从Frye规则、Daubert规则到修订后的《联邦证据规则》702条的嬗变。我国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限于相关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由于缺少对鉴定意见可靠性审查的指导与限制,导致了错误裁决的风险。本文提出确立鉴定意见科学可靠性规则的构想,以利于法官排除错误的鉴定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完善,促使法庭科学实验室更严谨更科学地为法庭提供优质的法庭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指纹是少数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法庭科学物证之一,在侦查破案及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指纹只有三种鉴定结论,认定、否定和不够条件。长久以来,现场指纹存在着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并被废弃不用,但这些指纹具有重要的侦查及应用价值,采用概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这些指纹发挥重要的证据作用。本文阐述了一种对指纹进行扇形分区划分和特征统计的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统计了1 500万枚指纹图像的特征分布,拟合出各个扇区内部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采用贝叶斯准则和添加噪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指纹鉴定结论的概率。本研究所计算出的指纹鉴定概率与指纹匹配特征点的数量、价值及特征稳定度成正相关,与扇区内部特征出现的概率成负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纹匹配特征的相似概率问题,为指纹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办法。研究结果能够使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重新发挥证据价值,使指纹鉴定从定性走向定量。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表达方式结合其他法庭科学证据进行量化分析,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是法庭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警界科海》2003,(1):12-13
2002年2月21日,《南方周末》援引美国联邦法官路易斯·波拉克所谓“石破天惊的裁决”,宣称:指纹鉴定不是科学,随后国内多家媒体相继转载,引起社会上的反响与关注。针对刑侦和司法领域广泛运用的指纹鉴定的科学性提出的这种质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刊特邀请3位专家对此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5.
1998年7月的郑州,暑热难耐。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技术处检验室内,技术人员热得满头大汗,正对一件离婚案当事人进行指纹和笔迹鉴定。鉴定结果:其指纹,笔迹与案卷中笔录风马牛不相及,过了几天,又对主办这起案件的法官进行同样的鉴定,结果发现:卷宗中所有书写笔迹和指纹捺印全部出自这位法官之手。一个法官法官的虚伪面纱终于揭开。  相似文献   

6.
法庭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照相、录像和视频监控等与图像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于图像的真实性或合法性争议也随之而起。法庭图像分析将图像科学和解释图像内容或图像自身合法性专门技术相结合,针对图像进行解释、检测和鉴定。同指纹鉴定、文件鉴定和声纹鉴定等法庭鉴定一样,法庭图像分析是由具有专门图像分析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因而它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向凌 《时代法学》2010,8(4):92-98
WTO争端解决机制正式运作以来,许多非政府组织不断以向争端解决机构提交“法庭之友”陈述的方式介入到争端解决程序中来。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可以提请法官注意到争端当事方可能忽略的法律、环保、人权等问题,提高裁决的质量并增强WTO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这种介入也可能会给当事方造成额外的诉讼负担,影响裁决的效率等等。因此,如何在允许非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身份介入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下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才是我们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指纹的ABO血型鉴定进行个人识别是近年来法医物证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指纹是法庭科学鉴定中最常见的物证之一,由于指纹中含有微量的ABH血型物质,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测,可进行血型判定达到个人识别.近年来,国内外法医物证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特别是随着刑事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高智商化的情况下,有关指纹ABO血型鉴定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司法权威的概念 任何纠纷只要进入了司法的调控范围内,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主体因素:当事人和作为中立者代表,即司法机关里对纠纷进行裁决的司法角色——法官;二是活动场景:这包括司法角色和当事人解决纠纷所赖以进行的物理场景,如法庭、法官穿的袍服、在法庭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名誉.作为一名已被党组织停职审查的前县委书记,名誉──此时更是他手中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当他的违规行为被新闻媒体披露后。他愤然走上法庭,向“侵害”其“名誉权”的报社和记者索赔人民币2万元。面对慷慨激昂的“受害人”,国徽下原法官们作出的裁决是──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基础性的法庭证据表面:指纹的法医鉴定广泛运用在罪犯的人身认定上。在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让检验及浅指纹的鉴定成为了可能。本课题对"纳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时,重点对传统潜指纹显现方法应用现状、纳米技术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32个先进人民法庭中广义上的法官是基层司法的主体,各人民法庭法官的数量与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法官的年龄普遍较年轻,性别上女性比率上升,其中有2个有特色的"女子法庭";法官根据法庭要求或个人追求均注重学历的提升;法官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旨在提高职业素质、已形成制度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各有成效。这些先进人民法庭的法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整体素质高,单位及个人均重视专家型法官的培养,法官学习内容与法庭特点相适应,社会变迁使男性、阅历等传统的优势式微等。同时法官队伍建设中也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学历的形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指纹状态属性的认定是当前指纹鉴定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指纹鉴定中的押名指印一般情况下都是押名人生前主动捺印形成的,但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作案人为了扰乱侦查视线、逃避惩罚或获取某种利益,而利用尸体指纹捺印伪造死者生前的押名指印的情况,因此对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研究将有助于侦查破案或对事实的确认。早期尸体现象是尸体指纹具备区别于活体指纹的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关键,再加上指纹本身所具有的反映性,这"三性"共同构成了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基础,为判定尸体指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尸体指纹的研究,一方面须得益于尸体指纹捺印外观特征规律的深入总结,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微观层面的尸体指纹汗孔特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之,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可靠性,进而使这一认定结论能作为一种科学的鉴定意见在诉讼中运用。  相似文献   

14.
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苏力 《法商研究》2004,21(3):60-72
当代中国法官的专业素质问题是一个因中国社会转型而发生的司法知识转型的问题。尽管从理论上看法学院的教育培训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促成法官专业素质的提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以现有的法学院传授的知识不大可能弥补这一缺陷 ,而必须通过司法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法学院教学的改革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庭科学的勃兴,也推动了科学证据采信制度的研究。科学证据采信的难题长期挑战着传统的证明方式。考察美国科学证据采信制度发现:诸如弗赖伊案、多伯特案等判例展现了美国联邦法院对科学证据采信的认识转变。其制度嬗变背后启示人们:重视对科学证据"科学"的实质性把关、通过判例不断调整可采性标准、以证据规则弥合法官采信科学证据的知识鸿沟、强化对抗为法官采信科学证据提供依据。考察我国科学证据采信的现状发现,可采性标准尚不完备,法官对科学证据的采信存有难点而说理少,忽视"科学"的实质性审查,科学证据审查对抗性不足等问题。科学证据采信的完善必须从强化审查鉴定主体、检样提取程序、鉴定原理等环节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刘建 《政府法制》2011,(12):16-17
站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庭的被告席上,上海房管局原副局长陶校兴接受着庭审法官和公诉人的一次次询问。作为一起涉嫌受贿案的被告人,他既未自聘辩护律师,也拒绝了法庭为其指定的辩护律师。  相似文献   

17.
孙远 《现代法学》2011,33(5):110-120
证据申请是当事人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权利,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当事人行使该项权利,设定了过于严苛的条件,且法官对于该申请的裁决亦仅凭一个预断性标准恣意为之,更有甚者,对法官这样一个恣意而为的裁决,现行法律中不存在任何上诉审查的可能性。凡此种种均造成当事人的证据申请权名存实亡。正确的解决之道应当是,降低当事人证据申请的条件,明确规定法庭对证据申请进行裁决的具体标准以及预断禁止原则,并且通过解释论与立法论两方面的考量,探索实现上诉审对原审裁判展开事后审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每周法官说法节目又和您见面了。"每当我回想起法庭生活,耳边就会响起这熟悉的声音。记得那是2000年的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斋堂法庭任副庭长(负责全面工作),成为了门头沟区法院第一位在法庭工作的女法官、女副庭长。我工作的法庭,不但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法庭,也是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位于芝加哥的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理查德·艾伦·波斯纳驳回了苹果与摩托罗拉的专利诉讼案,同时他还裁决这两家公司不得重新提出诉讼。他认为两家公司都不能提交有关其遭受损失的有力证据。有评论认为他的这项裁决"存在成见",因为他之前明确表示该案是"愚  相似文献   

20.
开庭:无知送性命械斗酿惨剧虽然不是第一次去法庭旁听,然而这一次和以往却是不一样的。法官老师已经在楼上穿好了法袍,我跟着他一起下楼。法庭里法警已经安排旁听者坐好。当被告走进来的时候,背铐已经换成了前铐,脚镣也已经摘了下来,被两个法警带到了法庭中间。这和我们在英美电影里看到的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