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波朗查斯站在结构主义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了结构主义阐释,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作出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他认为国家是阶级关系的凝聚,因此国家具有维持与破坏两种职能,其中国家的维持职能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调和职能.波朗查斯的国家职能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结合,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遵循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呈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直面社会矛盾,聚焦治国理政、破解时代命题,完善中国模式、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它实现了几方面新跨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系统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这里,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生平事业,谈谈如何以马克思为光辉榜样,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光辉历程,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反思、探索、创新的历程,是走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维框架和现实模式,赋予社会主义以现代新形态的历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科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它的主题或基本问题,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形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的主要的理论创新是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依据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传统形态向…  相似文献   

5.
百家论萃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六个趋势陈立旭在《江汉论坛》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当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时,都会出现新的趋向。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六个趋向:1、在付诸实践中具体化。主要表现为在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中接连不断的、具体的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和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内容的新理论的产生,就是其重要标志。2、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多种模式。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实地化,必然产生多种社会主义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即将出现的各种各样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兴起的原因、要素,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陈振明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的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酉方马克思主义”既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又批判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寻求一条既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努力开拓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人才保障。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1.
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前进》2009,(5):28-30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2.
姚润皋 《群众》2013,(2):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厚的理论性和引领、驾驭全局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自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便开始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30多年来我党不断深化和推进理论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五"时期借鉴苏联模式是种必然选择,并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它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我们应看到照搬苏联模式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几近中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外国经验运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论实践第一     
论实践第一本校培训部学员、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丁乃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严峻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其它一些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它们彼此之间有所不同,但是,重理论、轻实践则是它们的共同倾向。作为中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5.
蒋巧红 《传承》2009,(18):20-21
"一五"时期借鉴苏联模式是种必然选择,并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它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我们应看到照搬苏联模式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几近中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外国经验运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任务,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想就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和社会主义农村问题的有关论述,掌握规律性的认识,深化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海南省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上的积极有益的探索,谈几点看法。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艰巨…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党合作发展若干战略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坚持矛盾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多党合作模式从"统战体制合作"向"政党体制合作"的战略转变;坚持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处理好多党合作中共产党领导与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的原则,合作双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找准各自工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等各项任务完成好,努力使我党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学生公民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信仰素质是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灵魂,提升信仰素质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引导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升信仰素质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灵魂;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