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利益关系和发展模式破“旧”立“新”的过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硬”“软”同步发展,上下配套建设,才能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执政党、执政者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反腐是指执政党、执政者反对政治堕落、经济贪污、道德败坏之意;倡廉是指执政党、执政者倡导廉洁从政、为政清廉之意。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破”,“破”只是一种手段,“立”才是目的,通过反腐要达到直接目的是倡廉。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17):77-78
腐败是世界性现象,在反腐败的警钟长鸣之中,“破窗效应”与“寒蝉效应”值得关注。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一幢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由此类推,一个腐败横行的地方,人们对腐败司空见惯,甚至会群起仿效,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5.
曾祥发  王毅 《支部生活》2005,(11):17-17
橄榄坝农场是一个以橡胶种植为主业的大中型企业。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全场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进市场、奔向小康”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形成共识:非公经济是农场剩余劳动力的“接受器”,是维护农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是潜在资源的“开发器”,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孵化器”。同时,在发展非公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三破四立五放”。“三破”就是破除大锅饭、铁饭碗,满足基本工资,怕担风险的依赖思想;  相似文献   

6.
叶凌 《唯实》2010,(2):37-40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五四”知识分子功不可没。他们反思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束缚与阻碍,积极承担起传承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历史使命,投身于“先破后立”的思想解放浪潮。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代知识分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五四”知识分子敢于反思的传统,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继续进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反思,以继承和创新作为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从理论上说,这种说法错在那里呢?有的同志说:(1)它抹煞了破与立的对立和区别,它以“破”代替“立”,实际上取消了“立”,取消了破与立这一对矛  相似文献   

8.
曹静 《新湘评论》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9.
遗失声明     
《求贤》2008,(7):48-48
邢贲思在最新出版的中共中央《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认为,首先要认识,解放思想不能和实事求是相脱离,二者是统一的整体。解放思想决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把解放思想归结为一个“破”字。按照这种说法,只有破是解放思想,立就不是。其实,破和立是对立的统一,只要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无论是破还是立,都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我们既要有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也要有创造、维护和发展新事物的勇气,两者都是解放思想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曹静 《学习导报》2012,(6):53-54
l 屋顶下有一头猪(豕),构成了汉字“家”。 “家”,和它简单的字形不同,其内涵显然丰富得多。它既可以指社会的“细胞”——家庭,也可以指构成家庭的成员——家人,还可以指住所,那些为家人遮蔽风雨的房屋。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十破十立”产生于实践,落脚于实践,最终要体现在破解难题上..本刊从全省解放思想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选出五个案例并对其在发展思路、经济进程、社会管理等方面如何解放思想、破解难题进行报道,以体现解放思想“十破十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王劲 《学习月刊》2013,(8):66-66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新”问题了。说它“老”是因为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一客观事实在历史上很早就已经被认识,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先辈们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所谓“修身养性”就是古人讲究心理健康的非常确切证明。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05,(5):11-11
复旦大学郑长忠撰文说,一些基层党组织“边缘化”是人们对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及其现实地位的一种描述。所谓党组织“边缘化”.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部分党组织和党员所发挥的具体作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从而导致这些党组织整合社会能力较大程度下降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主导地位丧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惠平  李明志 《党课》2011,(23):55-57
一堂党课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它是指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气体(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呈冰态的固体物质。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首次提出“破七难”战略以来,杭州市紧紧围绕“破七难”不放松,通过一系列破解七大难题举措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了市民认同感与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和谐。杭州市“破七难”的实践表明,民生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与社会推动力“三力合一”;要促进社会各个阶层、领域的均衡化发展;要以民主评议为基础注重政府作风建设;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学习月刊》2009,(1):32-33
要预测中国的未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30年前当中国的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确实没有设想到中国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当然.今天要对于未来30年的中国社会进行预测.条件比30年前好多了。所谓条件好是指.今天中国社会的运转大体上是按照规则、按照常规进行的。“文革”的超常规运作.使得无人能预测将来的结果.社会走向无法判断。后来的改革开放,在那时也是人们无法预料和想象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改革30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就是社会逐渐规则化、法制化,开始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8.
张晓林 《发展论坛》2001,(10):27-29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它不仅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同时也警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词语学上很难找到渊源,大致是从“金本位”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金钱为本,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而“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9):41-41
正如所谓的“知识经济”“学习型组织”等概念一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词也是“老外”发明的。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普瑞哈兰德和哈梅尔共同撰写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在这本书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词被首先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关于企业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的能力……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