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宁彬 《传承》2009,(16):86-87
吐蕃迅速崛起之时,佛教也传入了进来并得到了松赞干布的大力支持而有所发展。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佛教传入吐蕃的根本原因。王权的强大在佛教的传入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边信佛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对松赞干布的崇佛也起到了催化作用。佛教的传入适应了吐蕃社会的需要,因而得到了藏族人民的信仰与拥护。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教派与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规范地称为“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在征服西藏各地方小邦过程中不断扩大活动地域,在建立吐蕃王朝后,先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3.
杜鲜 《思想战线》2011,37(6):137-138
一、西藏在密教传入云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南诏图传·文字卷》明确指出,天竺、吐蕃、汉地为云南佛教的三大来源。南诏、大理国信仰的佛教被称为"阿吒力教"(以下简称滇密),是因为从吐蕃行化而来的梵僧宣扬的菩萨被尊称为"阿嵯耶观音"。滇密的三大主神中,大黑天神由天竺道经缅甸传来,历史较早;作为滇密核心的观音信仰由印度经吐蕃传入大理;毗沙门神祇由伽湿弥罗(克什米尔)和于阗经  相似文献   

4.
布达拉宫     
晏华 《统一论坛》2004,(5):54-55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是祖国大陆著名的宫殿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界公认的藏民族的象征。“布达拉”或泽为“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与唐朝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建宫室,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罗延焱 《人民论坛》2012,(17):166-167
西夏后期,藏传佛教逐渐传入,成为西夏佛教的重要特色。作为西夏主体民族的党项族有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这种宗教讲求仪式、法术和诅咒等,它和吸收了藏族苯教的藏传佛教有某些相似之处。加之他们对吐蕃佛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得藏传佛教在西夏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松赞干布是藏族吐蕃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赞普。他不仅在藏族历史上开拓疆域,统一西藏地方各部落,建立一个强大的吐蕃王朝,还从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改革,发展了西藏的地方经济,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同时,他也为加强藏、汉民族的团结,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及内地和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松赞干布生年和享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松赞干布生年和享年的研究和讨论普遍展  相似文献   

7.
吐蕃王朝是中古时期在青藏高原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性政权,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与南亚、中亚和东亚三大文明区域相毗邻,所以吐蕃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多元色彩,尤其是从南亚古代印度佛教文化和唐代中原文化吸取了大量养分,形成独具特色的吐蕃文化面貌。但是,吐蕃文化色彩的丰富多元并不能掩蔽其"底色"的坚稳性。吐蕃民族在哲学、宗教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最具时代特征的要素,都与唐代中央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吐蕃王朝时代思想文化潮流的演变轨迹,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从上层精英还是到下层民众,都始终以仰慕和追随唐代文化为时尚,通过一次次的认知与选择,最终经过改造、整合,形成了吐蕃思想文化的根基与"底色"。敦煌文献中所见汉地儒学思想的影响、吐蕃佛教与汉地佛教的关系、汉地阴阳风水输入吐蕃及其产生的影响,成为吐蕃文化"底色"形成及其表征的三个重要维度,清晰地呈现出吐蕃文化最为核心层理的内涵及其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开元战事与唐西南屏障的建立七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征服了藏北、西康和青海诸羌部落,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随着吐蕃的外扩,它与唐朝直接接壤,双方利益发生了冲突,战争便成了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公元633年,吐蕃发兵击灭唐的蕃属吐谷浑,唐发兵征讨吐蕃,开始了长达二百年的唐蕃战争。从初期的战争来看,660年至703年,据材料粗略统计,吐蕃侵入唐境或唐附属国约  相似文献   

9.
那年,我在西藏工作时随工作组到措美县。途经琼结县的时候,同行的藏族翻译告诉我,在该县境内的吐蕃赞普王的墓葬群中就有文成公主和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的合葬墓冢。出于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做出贡献的大唐公主的景仰,我决定到墓前去凭吊。同车的人愿与我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0.
号称藏传佛教五大宗派之一的西藏苯教,是由公元前1917年诞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辛饶弥沃大师创立.距今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苯教崇拜自然,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湖泊、牛羊、禽兽等.以跳神舞、祭祀、占卜、念咒、驱魔为主要仪轨。在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落普遍信仰苯教。  相似文献   

11.
拉萨中心的中心:八廓街与大昭寺翻开拉萨地图,就能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几乎就是围绕大昭寺建立起来的。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大昭寺,有着一长串传奇的故事。西藏各教派均尊奉松赞干布赞普为吐蕃王朝的创始人,而松赞干布皈依佛门是受其来自尼婆罗(即尼泊尔)和唐朝王后的影响。尼泊尔的赤尊公主进藏的时候,带来释迦牟尼8岁等身不动金刚像;唐朝的文成公主则带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进藏,据说是经唐太宗恩准的。  相似文献   

12.
谭舯 《统一论坛》2013,(2):75-77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与白族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自古就有拜龙习俗.佛教传入后,白族龙文化逐渐分裂为龙神崇拜和龙本主崇拜.佛教龙文化也因其与白族固有龙文化的核心意识原始水神观念相契合,开始为白族人民喜爱,并逐渐以不同方式、规律和特点对龙神和龙本主崇拜产生影响,从而使白族龙文化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西南佛教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冲 《思想战线》2000,26(5):53-57
西南地区的佛教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种,另外云南还曾流行过阿阇梨教.西南因其濒临佛教发祥地,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经之地,其向西南渗入并拓展的过程,即是佛教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以西南为最典型.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边境)王子,经过10多年的苦苦修炼,最终创立了佛教,成为释迦牟尼(佛祖)。公元一世纪始,佛教逐步通过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北,经新疆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南,经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传入云南;一条是从古印度,经尼泊尔传入西藏。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一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始于元朝忽必烈时。忽必烈在进军川滇中,遇到了西藏年轻、聪慧、诚实、学识渊博的喇嘛八思巴,1260年他继位后,封八思巴为…  相似文献   

16.
服务视点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他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其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大体在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中国佛学也逐步发展成熟。封建社会后期,汉传佛教衰落,戒律废弛。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相似文献   

18.
佛教是何时传入古代湖南的?这是我们研究湖南佛教要搞清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外来宗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多由陆路,是通过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其实,早期佛教还有一个南传系列,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由中印度——缅甸——云南——四川——长江流域,一是由中印度——交趾(或广州)——长江流域。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早期佛教南传系列在年代上早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佛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越来越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佛教造像,而佛教造像中国化最明显的是观音像,因此,考察观音形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谭舯 《黄埔》2013,(4):82-84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特点。台湾佛教和祖国大陆佛教渊源深厚,发掘和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