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林丽珍是在一次台湾学生的聚会上。那天我到得晚,进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丽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她清秀娴雅的气质,还因为她怀抱着一个活泼而精致的宝宝。当她告诉我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已做了妈妈时,我惊得有点目瞪口呆。“妈妈学生”在大陆高校绝对少见。“她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丽珍在北大的宿舍。  相似文献   

2.
看着面带笑容,正在食店忙碌工作的妈妈,我不由得想起了4年前的往事。1999年1月15日那天,妈妈从工作了15年的造纸厂下岗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息。尽管一家人都宽慰着她,可她还是闷闷不乐,一改过去活泼开朗的性格。我知道妈妈因为丢了“铁饭碗”心里不好受,谁碰上了都会如此。一天,妈妈突然对爸爸说:“老李呀,毕竟我才40岁,又是共产党员,总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吧,我想在校门口开个食店。”起初,我和爸爸都不同意,因为家里还勉强过得去,爸爸是中学高级教师,月收入近千元,何况开店太辛苦,担心妈妈受不了,可最终还是被她…  相似文献   

3.
当我采访孤儿无意时,她笑着对我说:“我有‘妈妈’,我有爱。”哭泣的小天意天意从小就很懂事,只有两岁的她在医院里,面对患白血病卧床的妈妈,她说:“找不哭,我听话。”可妈妈却哭成个泪人。当护士抱起小天意离开病房时,小天意哭了,她大声喊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回家。”护士哄着小天意,自己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小天意的妈妈再也回不了家了。16年前寒冷冬日里的这一幕,两岁的孩子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盯打那以后,小天意再也没有看见过妈妈,她常常哭喊着要找妈妈。直到6岁那年,她才懂得,妈妈死了,妈妈再也不…  相似文献   

4.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5.
“责任”二字伴随我走了六十多年.最早,是从妈妈那里学到的.小时候,妈妈管教我们很严,有时弟弟们犯了错,妈妈也用尺子打我.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也打我?”妈妈就一边用尺子打自己的手,一边回答我,“因为你是老大,弟弟们犯错,你就有责任.我更有责任!”现在,妈妈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已经十多年了,多亏我两个弟弟昼夜照顾,有时我忍不住要对弟弟们说句感谢的话,他们就说,“这是咱们做儿子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 ,上街是愉快的事 ,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 ,刚懂事时 ,上街由妈妈抱着 ,不须走路而旋颈展望四外风景 ,而且我的视点与妈妈的眼睛同高。小孩子总是希望居高远望。在妈妈怀里逛街 ,还有一个好处是困了便睡。越颠簸睡得越香 ,涎水溻湿了妈妈的肩胛。那时我当然不知道妈妈是否辛苦。稍长 ,上街被妈妈用手牵着。她一手牵一个 ,那边是我姐姐。“那边”即右边 ,我喜欢呆在妈妈左边 ,即“这边”。倘若妈妈买了东西 ,先松开姐姐 ,右手持物。如果买了个西瓜 ,她双手捧着 ,我和姐姐在两边同时拽着妈妈的衣襟。拽着妈妈的衣襟遍览街景 ,是人生最可…  相似文献   

8.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9.
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她从小任性倔强。上初中时,有一次因为考试作弊,妈妈当着上门"告状"老师的面,扬手给了她一耳光,她咬紧牙关不让眼泪掉出来。半夜趁父母熟睡,她留书出走,毫不留恋地说:"你居然当着外人面打我,不顾忌我的尊严,不照顾我的感受,我也不想再看见你。"晨曦中,妈妈推醒了睡在铺满露水的天台上的她。她睁开惺忪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夸老师象妈妈,但我不敢“夸”妈妈象老师。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若不是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女儿,也许我会有更多的发展余地。 我满学龄就离开爸爸的军营,跟在妈妈身边。一天我得了腮腺炎,妈妈身上的粉笔尘未及掸去,匆匆奔进家门,抱起我直奔医院。妈妈  相似文献   

11.
白旭  安蓓 《人权》2004,(4):28-29
她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可是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看到陌生男人的时候,她会恐惧地躲到妈妈身后。 医生诊断的结果是,12岁的小虹患上了抑郁症。 “我女儿什么时候才能好啊?”董女士忧虑地说。因为担心外界的压力,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开学就上四年级的怀晋华因为优异的成绩被学校评为了“校星”,谁能想到出色的他曾经是一个四肢软瘫、不会说话的孩子。“是郭妈妈改变了这一切”。“郭妈妈”是山西省残联脑瘫康复医院的一位医师,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们都叫她“妈妈”。提起她,孩子们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她同自己的妈妈一样亲,怕是因为每天为他们治疗的“郭妈妈”用银针扎的他们好疼。15年来,用这手中的银针,“郭妈妈”已经先后救治过3万余名脑瘫儿童,其中最小的仅仅出生18天。现在,已有1万多名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郭妈妈”叫郭新志,是我党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省…  相似文献   

13.
张辉  洪芬 《小康》2005,(6):57-59
从今年起,沈阳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索丽珍的心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就在2004年的12月30日,沈阳被正式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该称号的获得被认为是沈阳城市环境改善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性大事件。“沈阳摘了重污染的帽子,就好像我自己被摘了帽子一样,比谁都高兴。”索丽珍说。2004年,沈阳还有几件大事:“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申办,清故宫、清福陵、清昭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2004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年,沈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应酬“妈妈,什么叫应酬?”“你不愿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早上上学时间到了。“妈妈,我去应酬了。”太老我们在商店测览时发现一支坚笛。我一直想吹竖笛,于是问妻子会不会觉得我现在才开始学大老了。“不,你吹笛子不太老。”她说,“但我大老,受不了你学吹笛...  相似文献   

15.
那年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跑到保安公司附近那个很小的邮电代办所。这里早已挤满了和我一样给家里打电话的打工族,好不容易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号码。“喂!”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妈妈,您好!”我冲着电话欢呼。“虎儿,虎儿……是你……”电话拨错了?虎儿是谁?她又是谁?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妈妈呀!怎么才半年时间,就连妈妈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一直没收到你的信,可把妈妈想死了……”电话里传来轻轻的抽泣声,但她丝毫不容我插话,继续哽咽地说道:“虎儿,这半年你们保…  相似文献   

16.
感受母爱     
一天深夜,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抓起电话,线那边传来远在安徽老家的妈妈急促的声音:“你身体好点了吗?没发生什么事吧?” “妈妈,怎么啦?” 原来,妈妈刚刚做了个关于我的不好的梦,于是,她便再也无法安睡。电话那头的妈妈有些歉意:“你快睡吧!我是想等到天亮再打电话,可我……”  相似文献   

17.
女儿对我莫名崇拜,即便我因私事耽搁,不能及时把她从幼儿园接回家,她也会委屈地噙着眼泪自我安慰“妈妈一定抓小偷去了……”在女儿心中,我不仅是温柔美丽的妈妈,还是机智、勇敢的警察。从我给她讲述的警察故事里,自然,她把警察所有的神圣美好全寄寓于我———距离她最近的人的身上,立志“长大了像妈妈,当警察”。“五一”假日期间,一次乘公共汽车发生的一件意外,使我于失落之中感受到了女儿所给予的安慰与力量。那天,我与女儿穿上新衣,到长途车站坐车回婆婆家。刚上车,前邻后座见女儿模样可爱,便去逗她,当听到我要去的地点…  相似文献   

18.
“我要上学”马燕生活在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宁夏同心县张家树村,她学习非常刻苦。看着身边的小伙伴因贫困而辍学,马燕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在日记里一再提到对读书的渴望和离开校园的担心。终于日益窘迫的家境使马燕到了退学的边缘。马燕不服气,开始和妈妈进行艰苦的谈判。她哭着哀求,一遍一遍地讲道理给妈妈听,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谈判不成,马燕并没有气馁。她把厚厚的4本日记塞给妈妈,又给妈妈写了封信,希望能打动母亲的心。她在信中说: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这一辈子的眼泪都流不干。”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我的心苦死了!我就是借钱也要…  相似文献   

19.
施忠良 《今日广西》2007,(22):63-63
我女儿高中毕业不久就拿到了驾驶证。大学毕业后。她远嫁新加坡。今年暑期回家探亲时,我发现她居然不会驾车了。难道她在新加坡不开车?“是的,我在新加坡没有开过车。”女儿证实了我的猜想,“因为我在新加坡考不下来驾照。”女儿有点儿无奈。  相似文献   

20.
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她却比我的亲婆婆还亲。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是军人,没有时间照顾我,妈妈便请了一个湖南籍的保姆带我,并且照顾家里的三餐和家务。保姆当时60岁左右,是一个守寡多年缠过小脚的旧式妇女,她姓王,大人都叫她王婆婆,我则叫她婆婆,这就是婆婆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