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京宜 《新东方》2007,(3):53-54
英国语言学家桑纳,曾倡导建立一套“诗歌语法”。他的用意不难理解:其一,已有的语法理论不能解释诗歌,不仅不能解释,而且还会使语法理论本身变得荒谬可笑,有点类似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其二,诗歌的遣词造句并非没有规则,只不过它适用的是另一套规则,一套与已有语法规则不同的规则,一套尚未被人们重视并总结出来的规则。桑纳认为,“偏离”在“诗歌语法”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偏离选择规则,尤其是在有无生命间偏离,在具体抽象中偏离,应当是妙趣横生的主要源泉。另一位语言学家麦卡罗夫斯基似乎回应了桑纳的话,他认为,诗歌语言不是别的,就是对标准语规范的“故意的充满美感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滋味·韵味·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文斌  黎瑛 《求索》2005,(10):166-168
神韵并非只是诗歌的一种风格,而更多是一种诗歌理论范畴体系,它有着悠远的发展历程,简要之,从先秦“神”,到钟嵘“滋味”、司空图“韵味”到唐宋之“神”、“韵”,明王士祯的“神韵”,已近成熟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陈红 《求索》2013,(9):129-131
理性主义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等唯理派的哲学思想中得到充分发展。乔姆斯基沿循着理性主义道路提出生成语言学的理论追求是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建立一套高度形式化的普遍语法为目标。生成语言学的理性哲学观体现在“形式化的公理演绎法”、“语言先天性假说”、“儿童语言习得假说”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语法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支配语言符号的规则。语法应当正确地反映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应当能科学地解释语言的各种现象,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建立起来的属于语言学的不同的学科,但这三者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学科。语法以句法为核心,但必然要涉及到语义和语用方面。语法离不开语义与语  相似文献   

5.
利奥塔语用学与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海峰 《求索》2007,(1):190-191
利奥塔作为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大量吸收的后现代理论家,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欲望的政治学。他试图以语言实用学(简称语用学)的观念和方法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变异和文化症状,并深入论证作为西方文明维系网络与认知基础的“元叙事”的衰竭枯萎以及因此产主的“叙事危机”与知识非合法局限,进而提出后现代话语是一种多元异质的话语“语用学”。利奥塔的“欲望文本策略”是相对于受语法规则支配的“理性文本策略”而提出来的,它所表现的是以被压抑的文本叙述冲破规约性文本叙述。  相似文献   

6.
陈利锋 《求索》2014,(3):90-95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问题,已有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基于DSGE-贝叶斯VAR方法,通过引入偏离价格规则与数量规则的惩罚函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贝叶斯模型比较检验的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政策机制下惩罚函数显著存在,且检验的结果显著支持价格规则;贝叶斯与贝叶斯极大似然估计的结果显示价格规则可以解释我国利率近54%的变化。为了考察这一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文章通过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贝叶斯冲击分解、贝叶斯预测以及二阶矩匹配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在推动利率波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在2007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是推动我国经济波动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3)模型预测的利率、价格规则下的利率与现实利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62。这表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中国经济的现实,并验证了模型估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9,(10):12-13
5月9日,四川省广安市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举办了“坚强的诗篇”诗歌会。  相似文献   

8.
《求索》2013,(8):F0003-F0003,160
《语言学——语言·语法·语义》一书由裴文斌、戴卫平于2012年4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该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7个不同章节来探讨语言·语法·语义.主要内容包含:语法与语言、核心语法与边缘语法、语法与语法理论、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生成语法研究的实质、生成语法与普遍语法、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是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产生的背景、什么是普遍语法以及普遍语法的根据等三个方面给予论证。本文主要对第一部分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0,(4):20-21
所谓“双重规则”现象是指:中国的审判,在形式上有一套显性规则或者正式规则,这就是宪法法律规定的规则,也就是在法庭上演示的规则。除此以外,中国的审判还存在另一套隐性的规则,或非正式规则。这是一套未公开甚至是没有成文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瞄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地调查,以目标群体瞄准为切入最,力图揭示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瞄准偏离状况,从微观层面分析瞄准偏离的原因。试图提出一套准确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瞄准机制,从而为改善我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标瞄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年初二,一位中学时要好的朋友差遣儿子借了辆“城市猎人”来接我,上他新搬迁的家去作客。既然是乔迁之喜,贺新居,又事先有约,我当然不能空手。一套拿得出手的餐具、两条鱼……但小伙子说:“我爸嘱咐了,东西都不缺,什么都不让带,就从叔叔家打一塑料桶自来水运过去,咱们沏茶、焖饭、做菜。”我愣住了,哪有大年初二就停水的?“您甭问了,过去一看就明白了。”半个多钟头的行驶,柏油路变成了土路,黄土飞扬。“这么远,你爸怎么去学校上班?”“还是骑车,早起呗。”“你妈怎么看病?”“一趟多半天,领三天的药。”……  相似文献   

12.
葛琳玲 《人民论坛》2013,(12):48-49,256
公共选择视角将利益概念引入对官员行为的分析,以寻租理论解释利益集团与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宪法约束”理论挖掘财政腐败的制度根源.公共选择理论为财政腐败治理提供了思路:首先,财政腐败症结在于决策规则,因此建议建立“一致同意”的决策模式;其次,决策规则的参与性原则也该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是一套思想理论方法体系,是为了解决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所倡导的理念是站在更新的高度,运用系统化的思维,以“高瞻远瞩”的视角,俯视整个系统的方方面面,根据“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凸现系统的大轮廓、全视角、高角度,试图使得整个系统的建设者在没有进行建设之前就能够勾画出整个系统的模样,做到“胸有成竹”。这套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无论是在整个系统的战略规划中,还是在具体的业务系统的建设中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门前沿交叉的实践性科学。…  相似文献   

14.
“偏偏”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雪妮 《青年论坛》2004,(5):99-100
传统上对“偏偏”的认识主要源于各种词典 ,这些词典基本都是从意义出发对“偏偏”做出解释。本文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入手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对“偏偏”进行分析。首先 ,考察“偏偏”的语法特征 ,主要从句式的选择和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两方面展开。其次 ,在搜集大量实例的基础上 ,总结出“偏偏”的语义语用模式 ,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西方的法律理论中,对法治的政治学解释或伦理学解释,对法治的法律学解释和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法治概念的含义、法治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认为,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理论出发点来理解和解释法治的。正是在法治的政治学和法律学解释的不同中,才产生了对“法制”与“法治”之争,“依法制国”与“依法治国”之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的意义,即法治的产生要依赖于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法学家阶层和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正是这种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使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6.
着力点·落脚点·生长点·切入点——关于提高民主党派参政水平的思考张连月傅金铎一、明确工作着力点——正确认识设计创新与贯彻执行的关系,深化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落实实际工作不能单打一,也不能无重点,需要的是“弹钢琴”。而钢琴无论怎样弹,时时都必定有个...  相似文献   

17.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上指出:“学校、研究所党委的职能转变,步子应该稳妥,但方向也必须明确。”最近,国家教委的负责同志也说:“在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方向是不能动摇的,但是步子可以稳一些。”在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061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正在探索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约占10%。我所在的单位,就是试行校长负责制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我想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谈谈有关领导体制改革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郭京红 《求索》2014,(7):69-73
在探索艺术本质的过程中,海怨格尔的“现象学解释论”和斯潘诺斯的“新解释学”部试图还啄世界的“本真”,并借助诗与哲学诗论加以阐述。两者虽然对“本真”、“尺度”、“历史性”和“本体论”等慨念加以探讨,但其蕴含内容与实现方式却大为不同。通过对海怨格尔和斯潘诺斯诗学观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理解后现代主义时期从现象学解释理论到艺术本体论的文艺转化过程,从而实现由“诗意地栖居”到“永恒的共时”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9.
看,凤凰木花如朝霞一片 ——郭小川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当代诗歌美学中一个象生活之树一样常青的美学命题。在多年来的闭关锁国之后,我们今天要广开门户,欢迎海上来风,借鉴西方诗歌与诗歌理论的精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的同志对于民族诗歌和民族诗歌理论的传统,则一概斥为“保守”和“僵化”,“意境”论也在他们的反对之列。如孙绍振同志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中就说:“他们老是把我们的古典诗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没有这种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实事求是与无产阶级党性的一致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实事求是作风的培养作为加强共产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品格——这是解决“能不能”实事求是的同题。共产党员要实事求是,就要一切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