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30年前发生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一夜之间使4200多个孩子失去父母沦为孤儿, 这些孩子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出生不过百天。从那时起,一个规模宏大、历时漫长、牵动着亿万颗心的救助孤儿的慈善工程开始了。下面的这个故事是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12,(6):20-20
美国佐治亚洲有一个家庭,父母和5个孩子都是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堪称现实版“七个小矮人”。这个家庭成员认为除了身高,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他们经常受到他人关注,被要求合影。 据了解,“小矮人”家庭的父亲特伦特·约翰斯顿来自“小矮人”家庭,母亲安伯则出生于身高正常家庭。安伯说:“我一直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个头矮小,但我选择积极生活。”  相似文献   

3.
读者俱乐部     
本期主人公:浙江宁波鲁露读者心语:写给妈妈: 对于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对爱,我从不奢求什么,而您却给了我整个世界。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察觉到了父母之间的裂痕,无法修补也无法掩盖的那道深而长的裂痕,成了这个家庭最致命的伤害。四岁时,元休止的争吵和无端的家庭暴力使妈妈无法再忍受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我判给了妈妈。  相似文献   

4.
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好似升起一轮太阳,照亮父母的心房,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幸福。然而,李家孩子的诞生,却犹如灰暗的天空冒出了一个“黑太阳”。 当今世界,未婚妈妈也许并不罕见。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未婚妈妈是一个瘫痪在床27年的聋哑、痴呆姑娘!  相似文献   

5.
李:欢迎你来参观我们幼儿园!约翰:非常感谢!园长先生,我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李:只要我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约翰:我曾经听说,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很不好,是这样的吗?李:我想这个问题用不着我回答,你可以亲眼看一看,答案不难找到。约翰:你们这里的孩子都很健康、可爱,看样子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李:是这样。约翰:有人说,中国培养了很多“小皇帝”,想听听您的看法。李:在城市里,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给这些孩子太多的爱,使他们有了很多毛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hildrenLeadaHappyLife(Situa…  相似文献   

6.
备课卡片     
给孩子一个冲突如今,在中国大多数的三口人之家,孩子生活在父母营造的一个风调雨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生活的主宰,他(她)需要什么,即使是条件不具备,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她)不需要的,父母也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避开。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叫矛盾?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身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虚幻光环,于是,当他们走出父母的呵护,步入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生活环境中时,就会遇到冲突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而不能自拔。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 他,是解放军驻五指山某师一位并不富裕的军官; 她,是出身在五指山黎族贫穷家庭的一个孩子。于是,一位军官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五指山麓演绎,军官奉献出的是爱心,孩子升腾起的是希望……孩子的处境深深触动了唐仁安的心,他对小女孩的父母说:"让孩子去上学吧,没有钱,我来资助!" 军官名叫唐仁安,1989年,他在  相似文献   

8.
别样的目光     
张骅 《中国减灾》2005,(12):57-57
严福祥的目光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和忧伤。我看着他,他却看不见我。因为他坐在电视里,面对着无数他无法看见、无法相识的观众。而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正在讲述一个属于他的忧伤而无奈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当代英雄极为可贵的品质。他目光中的那种惆怅和忧伤起初我无法理解,而当我听完整个故事之  相似文献   

9.
讲究儿女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抚养和教育子女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义务。然而,近年来因子女抚育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抚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理应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与欢乐。小小的孩童走上法庭,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对簿公堂,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可悲可叹的,而对于孩子来讲,无论案件处理的结果如何,都会给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1996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法院,用她那童稚的声音告诉接待她们的法官:"我爸爸不管我,我要告他!"这个小女孩名叫芳芳,今年刚满10岁。在她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  相似文献   

10.
欧拉在姐姐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自杀了两次”。她说得平平淡淡,仿佛在说着他人的故事。她一般不说“我”这个字,而使用名字称呼自己,下面就是欧拉的话。欧拉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姐姐。姐姐是万般宠爱在一身的。因为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而当欧拉来到这个世界时,仿佛是悄无声息的。父母的新奇在姐姐身上实践,欧拉只是沿着前边的辙重走了一遍。欧拉什么都做得好,一切都不会让父母操心。但在这个家里欧拉无足轻重,没有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我们要求"类家庭"的父母有高度责任感,并能把这个家庭稳定下来,最好能陪伴这些孩子直至他们成年。但由于养护楼远离城市中心、"爱心父母"工作压力大等原因,10个月来,仅有6对爱心夫妇入住。——湖北省武汉市儿童福利院龙泉山分院副院长胡琳一脸无奈、难掩失落地说。由于拐卖儿童犯罪的特殊性,当找到这个孩子或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孩子是否学会了这个年龄应该学会做的事情?4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都这么反应?这些问题父母经常挂在心里。孩子的身心是否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父母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国外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标准,以此评价在一个特定年龄段,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是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恋爱关系难以建立、恋爱关系破裂或双方矛盾重重.我们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这种恋爱交往的困惑和个体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亲子依恋、教养方式、童年早期经验等.所以,家庭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重视父亲的作用,建立起孩子对父母平衡的依恋关系,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大悲大喜的传奇故事。 故事发生在湖北省竹山县三台乡水磨村。 朋友,谢谢你救了我 水磨村是竹山县的特困村之一,这里山陡如削,土地贫瘠。由于经济困难,村里的孩子大多没念完初中便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这个村3组的王高祥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王松16岁,是初中二年级学生,8岁的女儿王慧也念小学二年级了。这两个孩子不但模样长得俊俏,而且善解人意、体贴父母。1997年秋,王松告别了父母和小妹,登上了外出打工的客车。 王松千辛万苦,几经辗转,终于在河南唐河县一家私人砖厂找到一份搬砖的苦差。他年龄毕竟…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本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都会明确地告诉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门 ,愿意和朋友呆在一起。按理说 ,那些被孩子缠了十几年的父母可以脱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 ,我们却常常看到 ,父母们并没有因“解放”而欢欣鼓舞 ,相反却为此忧心忡忡。管不着孩子不放心早就听说青春期是一个急风骤雨阶段 ,老张觉得应该多管管18岁的儿子 ,免得孩子学坏。可是 ,他却失望地发现 ,儿子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事 ,他在家说话越来越少。问问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吧 ,儿子总是那几个字———“挺好。”“还行。”“不错。”老张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三课。二、设计思想对父母的依赖与否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难题。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在心中渴望自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过度依赖父母。从这个矛盾的实际出发,我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太阳     
正【题记】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太阳,一旦孩子偏离正道滑向悬崖,整个家庭就失去阳光在黑暗中度日,中国家庭尤其如此。刘教官最难忘的场景是学员们做拳头俯卧撑那个下午,他没想到,几个弱小的女生,硬坚持了整整12分钟,让男生败下阵来。带领女生队坚持到最后的,是17岁的雅莉,而12岁的小丁丁,拳头都出血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也没有退缩。拳头俯卧撑,是意志力的考验,过了这关,意味着这次特训营的学员顺利毕业了。我回来了,我的校园雅莉17岁,害怕进学校,进课堂,呆在自己家里不出门已经一年了。当得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13)
<正>家庭教育尽管有一些普适性的理论和方法,但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时候绝不是靠什么《父母规》《、育儿经》以及这个虎妈、那个狼爸提供的什么成功经验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听几个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和看几本家庭教育教材就能教好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规》之类的东西,充其量只能为我们提供一点普适性的知识而已,至于这些知识是不是适用你的家庭和孩子,不仅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更需要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感恩     
17岁的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们是怎样一个群体?您可曾关注过他们的成长与教育?华夏出版社日前出版的《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家庭生活故事》,真实地反映了那些勇敢的家长和可爱的孩子们如何努力生活,创造奇迹。该书作者张雁以一名记者的敏感,更作为一名孤独症患者的母亲,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成长的艰辛。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就像洛瓦斯教授所说的三文鱼,又似那些小小的蜗牛,不知忧愁地爬着。书中,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写了10个孤独症家庭的故事,涉及到30余位被采访者。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关于爱与命运的书。在书中我会讲到我的孩子和我自己,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