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这一治理方针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意义。一.完整准确理解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为了更加准确、完整的理解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对以下两个概念进行辩析。(一)法制与法治法制与法治是多年来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两…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依法治国”,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字的变化使概念的内涵得到了更准确的表述。应当说,依法治国就是实行法治,也就是建设实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或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前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立法工作。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分强调立法,明确指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什么,怎么样才算形成?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很多的,从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制的基础。以宪法为核心而制定的国家机构和公民基  相似文献   

5.
胡建淼 《浙江人大》2014,(11):24-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中国的法治史上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法治建设经历两大飞跃依法治国这一概念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关于法治的理论和建设,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到全面法治的两大飞跃。首先是法制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五四"宪法的制定,标志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又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要做到依法治国 ,必先依法治党 ,党治则国治 ,党乱则国乱。为此 ,对党内法制与国家法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党内法制和国家法制的本质、内容、功能和意义 ,防止和避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两者相混淆 ,有利于加强两者的衔接和协调 ,实现依法治党、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着重从党员、干部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党内法制与国家法制的关系。一、党内法制与国家法制相互区别 ,不能互相代替 ,互相混淆所谓国家法制 ,我们通常称为法制 ,是指…  相似文献   

8.
潘在清 《新东方》2010,(3):43-47
一、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 (一)法治与法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法制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社会主义的法制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10.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时,有不少读者问:为什么十五大前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仅隔一年半后,十五大报告中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方略?法制和法治是什么关系?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区别?笔者认为,法制和法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立的,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代替“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思想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法制”一词,古已有之。付L记·月令篇》中说:“命有司,修法制。”《管子·法禁》…  相似文献   

12.
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之要求。顺应历史发展和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不仅坚定地重申和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浓笔重书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一)民主原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发展民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标志党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深化。民主是手段,是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意味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仅仅靠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古人所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有...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生动地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这里我结合山西省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实践,谈一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研讨理论,首先要明确概意。概念表达上的一字之差,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加重视。比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里所说的“法治”和“法制”.“法治国家”和“法制国家”,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们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进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双写…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开辟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和实践,作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7.
张萍  李牧 《前沿》2002,(9):80-8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不可偏废。也就是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必须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一、法治与德治的区别和联系法治与德治同属于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实行民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四个民主、一个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对民主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民主加社会主义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离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再完备,依然可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实行人治的国家,虽然也有法律,甚至有系统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是国家重要执法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负有重大责任。一、公安机关的全体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基础"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人治论与法治论两者之争一直存在。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第八次法制讲座,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澄同志主讲《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