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执政的民主党惨遭失败,失去参众两院的多数和11个州长。民主党失败主要原因是:选民对现状不满,对前途感到不安,要求变革;对政府、国会极不信任;对克林顿失去信心。选举后国会将右转,克林顿1996年连任总统前景更加暗淡,克林顿对外政策的一些方面可能受影响,但其对外政策基本框架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
栗硕 《和平与发展》2013,(3):102-110
自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一度恶化至历史最低点。期间,民主党在政权运营过程中,政策理念、政策决定、派阀政治以及政治统合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并决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被看成美国选民对共和党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公决,民主党的胜利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现行政策的否定,因此,布什政府包括伊拉克政策的内外政策将面临调整。就中美关系而言,选举结果影响有限,不至于改变中美关系大局。不过,这次选举虽然改变了美国政局和某些政策走向,但美国主流政治中间偏保守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约瑟夫·德宾(Richard Joseph Durbin),从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党鞭.党鞭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其所在政党的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并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让党内成员按照该党的官方政策进行投票,同时确保在有重要投票活动时党内代表皆能参加.党鞭位列该党党首后的第二把交椅.目前美国参议院一共100个席位中,共和党占据54席;民主党占据44席;独立派议员占2席,且与民主党组成党团统一行动.由此,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势力对比是54:46.2011年以来的6年中,共和党一直控制着众院;2015年又控制了参院,成功缚住民主党议员的手脚,导致总统奥巴马的立法抱负多难实现.目前,美国国会换届选举正与总统大选同时进行,民主党将有机会扳回一城.选举中党鞭的作用极其重要,德宾与党首一起率领民主党迎战共和党.  相似文献   

5.
美国实施“全政府”对华战略,导致民主、共和两党在“以台制华”上形成共识,不断虚化掏空“一个中国政策”,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同时,美国两党在对台政策思想上存在一定差异。共和党的特朗普政府更极端和直接,而民主党的拜登政府“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性突出。民主党议员所提涉台议案相对较少,而共和党议员则在提出和推动涉台议案上更主动,部分共和党议员甚至抛出支持与台湾“复交”的极端议案。两党在对台政策上的差异,与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差异相一致,与自由派智囊的对台“战略模糊”和保守派智囊的“战略清晰”相匹配,与民进党当局游说重点的变化也有关系。未来十年,美国两党在“挺台”上的相互竞争将导致台湾问题总体上变得更加危险。2024年美国大选后,如果民主党继续执政将加快推动台湾问题的“国际化”,而如果共和党重新执掌白宫和国会将导致中美博弈更具对抗性。台湾“政局”的变化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台海局势,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美博弈的烈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大局已定,共和党在国会赢得自二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并在地方层面有所斩获。导致该选举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民对奥巴马执政的不满,而共和党竞选策略得当以及民主党在选举中存在先天不足等也是民主党此次败北的客观原因。此次选举形成的府会“强分治”格局,将严重影响奥巴马余任施政空间,对美国的内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保守革命”与“自由放任”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大选是1992年以来民主党首次同时拿下府会的一次大选,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国内政治地图,将对未来美国内政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导致此次民主党获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保守主义思潮式微、自由主义思潮复兴是影响这次大选结果的战略因素,此次民主党获胜正是得益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这种战略交替。奥巴马高票当选和民主党扩大国会优势,标志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保守革命"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自由放任"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终结。从意识形态层面来看,美国开始从"中右"国家向"中左"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8.
鸠山由纪夫作为首届民主党政权的首相闪亮登场,然而由于执政经验不足、"超速"调整对美政策、无法兑现政治承诺及深陷"政治献金"丑闻等原因,其政权中途夭折,但鸠山"开路先锋"的作用不可低估,可称为民主党政权的奠基人。菅直人临危受命,一举扭转民主党的不利局面,内阁支持率和政党支持率均迅速回升。菅直人将以建立强有力的经济、财政、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三大内政课题,以日美、日中、日韩关系作为三大外交主线。但由于民主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失利,菅直人政权的执政前景不容乐观,但尚不能威胁到民主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由于伊拉克问题的独特影响,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可谓是一次外交决定内政的选举。民主党的全胜使得这次选举成为199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中期选举,它不仅决定了美国国会新的政党分野与权力布局,而且对美国的外交内政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外交方面,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国会的外交政策理念将呈现右倾趋势;伊拉克政策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微调,但不会出现戏剧性的剧变;对华政策也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内政方面,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经济政策、非法移民政策与国内社会政治思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民主党执政与美日同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权更迭是亚洲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最新迹象。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表明了寻求"更加平等"的日美关系获得了国内民众的认可,这是民主党制定对美政策的国内背景。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美关系上必然要有所反映,民主党执政则在客观上为日美同盟变化提供了可能。民主党追求自主性的基本方式是构建东亚共同体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预示着: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将更多地以亚洲身份和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而非对美国的一味盲从。民主党对"自主性"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同盟弱化,相反,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防核扩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美有可能继续加强协调以维持对两国都必不可少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对外政策与俄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特别是“9·11”以来,美国始终谋求巩固由它领导的单极秩序及其超级大国地位,导致许多国家对美作为“世界领袖”的民主性及其管理世界的方法产生了怀疑。目前,俄美之间对共同利益还缺乏一致性的评价,也没有准备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威胁,以及两国活动中的全球性因素有不同理解。美对外政策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应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确定它在其中的作用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国际秩序应该是世界大国重奏“协奏曲”,并使之成为改变当代世界和在各个领域维系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U.S.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s speech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on January 21 raised contention with China over cyber policy, which flared after Google Inc. last week warned it could pull out of China over hacking and restrictions. The Google incident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nd become a new hot issue between China-U.S.  相似文献   

14.
Lu: The world situation tends to be relaxed generally. Big powers often interact, especially in Asia, because China is developing and Asia is developing as well. When we review peripheral and regional situations, we can see it. In China's concept of diplomacy, periphery is put at the foremost position and China's periphery is in a sense the U. S. 'strategic front. Therefore, building a greater peripheral environment,coping well with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China's Neighbors has a bearing on China's geo-strategic environment. As the issue covers a broad range, let us begin from the greater periphery.  相似文献   

15.
16.
The Darfur issue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since July 2004.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reasons to say so. Firstly, China and the U.S. disagree,both on the nature of the issue and on its solution. Secondly,China and the U.S. have conflicting interests, especially their oil interests in Sudan and the African continent.Finally, U.S. domestic political forces have forced the issue onto the agenda of Sino-U.S. relations. Although the issue has become an unharmonious factor in the Sino-U.S.relationship, it has not damag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too much. Instead,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cooperating on the issue.  相似文献   

17.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United St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ystems and multiple voices," but we currently lack a coherent, clear and accurate strategy. As such, Beijing's strategy towards Washington is beset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 author raises five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8.
19.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与美国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约翰·H·加维是研究北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神学理论及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权威之一。在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宗教观、政治主张及其与美国现行法律的冲突进行深入考察之后,他认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最突出的特征是他们对《圣经》的虔诚并将其视为政治智慧的源泉,他们的观点虽然与美国法律有一定冲突,但并不主张恢复殖民时期马萨诸塞殖民地那种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现将其主要观点摘介如下:一、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的宗教特征(一)个人信仰的虔诚。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提倡个人的宗教虔诚,其突出特征是一种“重浴再生”的思想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Sino-U. 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ynamic component of bilateral ties have evolved into the stabilizer, pillar and driving force for cemen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capitals. Their furtherance along the designated line of treating a "stake holder" and handling a "constructive partnership" will carry an ever-balloon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even in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terms. Nevertheless the general trend looks set to be incessant progress amidst reciprocal accommodation in disregard of occasional twists and 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