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3.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发展动因、制度特征和价值判断等三个维度的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协调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具有孕育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能。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与文明内涵,主要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彰显中华文明新境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多元演进与包容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创造;构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深刻揭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观与国家开放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方法论价值,开掘了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间的内在关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兴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因此,要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先进理念,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研究郭涤我国当代最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这个结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定位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新理论和新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理念。该理念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结合国际生态文明环境和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它创造了生态文明理解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确立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历史为切入,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欧阳  李海青 《理论视野》2023,(12):81-87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生成的文明观涵盖了文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具体实践的创造性产物的本质规定论、文明多样且平等存在的根本特征论、文明应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论、文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交流互鉴演进机制的发展演进论,及以总体协调五大文明为主体要素、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路径的实践遵循论。这一新的文明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守正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指引,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指导,源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练的特色方法论的深刻启迪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合理思想的丰厚滋养。习近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如何处理主客观关系在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建构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主体图景。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对于人们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提高党员干部决策科学化水平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明典范”概念有其出场的历史机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历史新方位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不断丰富、提高国家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需求,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诉求。“城市文明典范”概念蕴含着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脉络和价值理路,是对城市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层次的探索。作为对未来人类文明跃升的一种前瞻,“城市文明典范”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城市文明维度的一种现实回应,旨在以一种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以社会性成长方式实现中国文明型崛起的一种强力支撑和促进。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新气象,对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方向的选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论十大关系》精髓和灵魂,这一名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的起点,相当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矛盾论、系统论、适度论、主体论和求实论。  相似文献   

17.
文明往往是多维而立体的,这就意味着仅从单一视角或者维度研究文明形态的开启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从“大历史—跨学科—多维度”的三维视角来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大历史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跨学科视角来看,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成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素;从多维度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基层整体联动、新技术革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理论阐释,创造了实践价值。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改变了世界文明格局和走向的文明新形态,是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文明新形态,是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棘手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承接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必要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出发,并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不断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享共用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开辟。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绿色化创新,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从生态文明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经济规律论、生产一生活方式论、财富理论、资本理论等,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窦玉菁 《学理论》2015,(7):75-76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对人的发展三个阶段所对应的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