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志娟 《法制与社会》2011,(10):184-185
社会闲散青少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检察机关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2,(4):5-5
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需要全面统筹、整体规划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持续增大;闲散青少年、离异家庭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率较高;农村留守青少年、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3.
王锐 《行政与法》2014,(1):109-114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刑事犯罪呈动态化和复杂化态势,其中新生代农民犯罪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闲散青少年群体、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被列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如何促使其市民化是防控青少年犯罪的关键点.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新生代农民”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社会归因研究,结合犯罪心理学、社会学、治安管理学等理论,就防控青少年犯罪以及如何促使其顺利完成城市社会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康宇 《法制与经济》2010,(11):77-78
闲散青少牟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他们也是预防青少牟犯罪的重.点对象。研究社区与闲散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新思路发现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社区应从保护闲散青少年的权利出发,做好预防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之一,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实地调研,在总结闲散青少年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以社会工作的角度和方法介入研究闲散青少年帮扶,以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1,(12):186-186,188
随着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闲散青少年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帮助和教育,将他们引至正常的生活轨迹,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是社会工作者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检察机关也应积极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犯罪形势不容乐观。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智力化犯罪不断增加,社会危害性逐年加大。流动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社区闲散青少年、离异和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特殊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网络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多种因素交织叠加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审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但本文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它只是提供一个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而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界定闲散青少年的定义出发,结合相关犯罪社会学理论,对社区中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社区组织对闲散青少年支持的缺失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恢复社区正式支持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专家分析 ,我国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 ,而这第五次犯罪高峰的特征之一 ,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必将对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些初步探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 ?原因尽管很多 ,但总的看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上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有递增之势,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不外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的客观条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高层声音     
要切实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保障措施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大力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针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上升的现象,要切实解决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辍学生、闲散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着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取得实效。要切实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保障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顾秀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总结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势头、新特点,为预防研究工作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推动了流动人口的形成,这当中自然包括了流动青少年群体的产生,由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存在,流动青少年基于教育、工作、生活等差距的存在,很难真正融入当地城市生活,并由于各种不公平待遇激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足以引起重视,本文主要从流动青少年的含义出发,在了解当前我国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与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全面有效的预防其违法犯罪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以浙江为个案,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态势相对平稳,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不断增长。报告揭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特点,描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基本趋势,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控而不止、防而有漏的原因,进而根据社会控制、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理论,提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设想,并认为这一体系应由组织网络体系、维权保护体系、教育监护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界定,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家庭防范、学校防范、社会防范、司法防范四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日益广泛及社会趋于多元化,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黑势力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稳定.因此分析青少年最新犯罪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有的放矢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树元 《法制与社会》2011,(20):225-226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十分严重。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全社会道德法制教育薄弱是重要的因素。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于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20.
王海涛  刘鹏 《中国司法》2012,(1):104-106
一、引言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准确分析其成因,并开展有效的矫治,对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不再重新违法犯罪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从自身工作实践中的五个典型案例出发,结合查阅资料、访谈等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并对开展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