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2.
有人撰文称 :“从《共产党宣言》到 2 0多年后《资本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即从主张由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转向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并据此认为 :以往社会主义国家搞的国家所有制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放弃甚至否定了的东西” ,而他们主张的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具体形式是股份公司制 ;中国改革中出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以及股份制等都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真的有如此“重大转变”吗 ?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3.
不断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和《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当无产阶级具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影响并采取独立的政治立场时,便能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虽然,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马克思恩格斯把不断性看作是革命过程各个阶段的连续更替。他们告诫说:“在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纯粹共产主义的措施”,“不经过全部较长的革命发展的道路,就不能占居统治地位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  相似文献   

4.
15 0多年前问世的《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它较全面地申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第 1卷第 2 3 6页 )重读《共产党宣言》 ,笔者对《宣言》的不少论述都有了新的体会 ,特别是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谈到在前资本主义时代 ,等级制度森严 ,被压迫阶级没有人身自由。“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经常用“现代”、“现代化”等词语表达这一概念,例如:“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任何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马恩选集》第2卷第616页);大工业“建立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来代替从前自然成长的城市”(《马恩选集》第1卷第67页).“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同上,第252页);“国内其他地方所建立的、在拿破仑的大陆体系之下开始发展起来的较为现代化的工业”(同上,第503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阶段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具有同以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完全不相同的重要特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叙盛、私有制和国旅的起派》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共产党宜言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杜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艘》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离阶段》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口》斯大林单行本《历史唯柳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 汪永祥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了月版《试论马克思主义“五种杜会形态”学说 的几个问题伍新福《求索》1983年第2卷《学习马克思关千杜会发层舰伸的理论》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发层的未来前.》 …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究竟应当采取什么经济体制,是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应当采取市场经济?这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依据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 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社会主义70多年的直接实践中,开始,人们往往习惯于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寻找答案。他们曾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社会的生产和分配问题,而“不需要著名的  相似文献   

8.
工农联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以根本利益一致为前提的两大劳动阶级的阶级合作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制度基础上的。工农联盟必要性的思想、是在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起同广大劳动群众,首先是农民的联盟,并率领他们进行革命解放斗争,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农民“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第697页)。如果工人阶级得到农民的援助,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同上第699页)。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研究》85年第5期所载“列宁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创立者”一文断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五章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学说的最初表述”。本人不敢苟同。现略陈管见,就教于师长学友。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早有论述。 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参见《马恩选集》第1页272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一生“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时,曾详尽地研究了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最新成果。在他们1500多封通信中,就有100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一元论,而不是多元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的世界观。共产党所以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不仅由于它集合了无产阶级中最优秀的分子,而且由于它以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8页)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自始至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运动。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全集》第6卷,第23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的更替,它不可能在旧的社会制度中自然发育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由此看来,注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着眼于运用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做好实际工作并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15.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早在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且指出这“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1847年6月,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  相似文献   

16.
一 管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治理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页)马克思这里所讲的“指挥”就是管理。管理是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乐队指挥同其他乐队成员一样,他们的工作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札记之四严枝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中心论题之一。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就已认为,“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57页)列宁也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列宁特别重视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研究,他们强调研究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普遍联系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对象之一。因此,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然而国外的宗教势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中国,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们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宗教渗透以达到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