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背负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日益艰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基层公安机关的维稳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基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力创新,需要在理论方面打牢根基,从法治政府、风险社会、依法行政和执法文明建设等不同的方面来综合加以考查。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是指法治社会应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法治文化最显著的标识。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检察机关应当以公正司法践行法治理念,以法律监督维护法律权威,以法治宣传培育法治意识,以改革创新引领法治进步。在具体路径上,要筑牢检察干警的法治信仰,提升检察干警的业务素质,打造过硬的法治队伍;要切实保障被追诉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益,提高人权保障水平;要充分发挥各项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侦查权、审判权等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法治意识;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引领法治进步,促进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 ,民主政治不能脱离开现代法治 ,而且 ,鉴于法治与社会客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国的德治实践也不应该把法治放在次要地位。不管是“讲政治” ,还是“以德治国” ,都应当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都应当以兴民权、行民治为圭臬。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战略任务。奋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需要认真总结维护社会安全的历史经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严格实施《国家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深刻认识科学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应当明确突出公民安全、食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任务,识别新时期维护社会安全任务中存在的社会矛盾、社会治安、反恐怖、网络舆情、公共卫生等新型风险挑战,综合加强政治、法治、科技、人才、物资等各项防护体系,从而不断提升维护社会安全的能力,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宪政应当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独特的宪政路径和明确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宪政应当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独特的宪政路径和明确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7.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公安领导在带领广大公安民警依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领导的观念对领导行为及领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领导应当具备全局观念、服务观念、法治观念、权力观念和人才观念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转型期,风险社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静态稳定向动态稳定的观念转变。动态稳定观的刑事法治变革要求:继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启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引入恢复性司法,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推动刑事法治领域的能动司法;规范刑事执法;建立健全刑事法治领域的预警、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平稳度过社会转型期、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所必须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统一战线是以“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根本任务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努力产生成效。而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一员,民主党派更要以其政治地位、功能的独特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其桥梁、献策、督促、凝聚等独特作用,使民主党派更好地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作出其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地方维护稳定工作仍然呈现出运动式治理模式,存在一种明显的非法治化倾向,形成一种“越维稳社会越不稳”的悖论。培育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形成以法治促稳定的良好制度环境,以行政复议为主导促进社会稳定,以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以司法公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从法治理念、制度到方式的演进是社会稳定常态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本位作为社会的价值原则,其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调控力,维系着社会的存在和延续。而道德和法律则是实现社会本位原则的途径。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德(宗教)法并治及中国古代社会“德主刑辅”以社会本位原则的有限维护和扭曲反映的经验分析,得出了在转型期的中国,只有实行“德法并治”,才能使社会本位原则得到真正的维护,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严打"政策的再度审视应是多方面的,而效应与教训则是其极其重要的内容。"严打"政策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严打"政策的正面效应是短暂的社会稳定,并可得到经济学的说明;"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是长远的,它不仅在观念上一度侵蚀着我们的法治信仰,动摇我们的公平正义感,而且在客观上酿成了新的对抗和秩序紊乱。"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同样能够得到经济学的说明。从"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中,我们所能得到的是"严打"政策的教训,并且其教训可得到经济学和犯罪学的共同说明。"严打"政策的教训将使得我们在应对犯罪、谋求稳定和实现"法治化"的道路上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并将使得"宽严相济"政策在社会转型和风险多元的特殊历史时期得到更加稳妥有效的推行,从而助益于"法治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后,给公安工作注入了更多的涉外因素,社会形势更加复杂,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为公安工作的当务之急。而要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就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严格公正执法;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把打击、防范、管理、教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治安打防机制,搞好社会治安防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突出和关键问题,整体设计、上下结合、全面推进。在推进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除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法治社会有利基础;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障,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革行政体制是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将着力点放在减少行政许可和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四项职能上。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必须从行政执法、司法两个方面对行政行为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司法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习惯风俗长久演变而来的逐步制度化的规则,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权威性等特点。虽然民间法与正式的国家法有所不同,但它在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和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分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解决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探索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对我国法律继承和法律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所致的矛盾凸显期中,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任务繁杂而艰巨。从法治国家建设的视角出发,为把握全局,实现综合治理,在工作推进中,应当恪守法治这一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要贯彻落实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法律原则,如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调判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家思想的主张也是想要建设一种法治社会,当然这种法治是一种最低层次的法治。法家思想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启发的,如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警惕、对法秩序的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有法治保障的民主法治社会.在我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确立法治的今天,举报立法相对薄弱,举报人频频遭受打击报复等现实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完善举报立法,切实保护举报人权益,对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改革由增益型改革转向公平正义型改革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民众所固有的平均主义的观念、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是制约这种转变的负面因素。为此,必须以推进法治化进程、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及加快农村发展为突破口,维护和增进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