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实现路径,可以更好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协同高效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共同体;注重法治思维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底蕴;注重科技赋能维护国家安全:确立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先导;注重基层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凸显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立体性构造;打造坚强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把握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关键;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深层意识;推进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夯实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11部分以专章形式对国家安全作出阐述,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彰显出深刻的战略逻辑、制度逻辑、善治逻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国家安全,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治国理政重大原则,强调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体现了战略逻辑;强调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制度化,推进国家安全法治、战略、政策等方面的体系化,注重国家安全政策制度落地实施的机制化,体现了制度逻辑;在明确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基础上,融入善治精神目标,体现了善治逻辑。三重逻辑对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两者实质上都是从上层建筑、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探索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深刻挖掘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深邃内容,特别是其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和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变行政控制、行政管理及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思路,将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法治可以规范并保护人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我国现阶段法治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命题,在理论意义上进一步拓宽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涵,也标志我国法治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整体性、系统性的要求,不仅应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探求法治国家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核心要求上,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统筹推进国家具体工作领域的法治化、国内工作和涉外工作的法治化、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法治化等。在重点任务上,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处理好本国法治传统与借鉴他国法治经验之间的关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最终形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良效格局。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国特色行政检察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需要。新时代行政检察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类别: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行政判决、裁定执行和非诉执行的检察监督,以及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检察监督。新时代行政检察不仅要注重监督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行政审判,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而且应注重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维护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概念体现了多元协同治理的特征,需要利用法治的优势来节约社会成本、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走法治道路,以提升法治能力为核心内容,在立法、司法和营造法律氛围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基于本国实际存在差异,进而塑造相应的本国法治话语体系。经典法治概念在法治国家得到传承,但法治现代化需要在经典法治概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延伸。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际构建,根植于中国法治伟大实践,汲取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展现时代特色和显著优势,是法治现代化的代表性模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发展框架内涵包括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和以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总体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是国家治理能力生成和运转的动力源泉。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关注人的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贯追求,这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当前国家治理改革提出要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新兴社会阶层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事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打牢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丰富国家治理的参与主体、拓宽国家治理的格局、提高国家治理的实际能力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有效推动者。然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给新兴社会阶层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造成了诸多障碍,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新兴社会阶层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创新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三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体系由四个机制系统构成:一是以民族和谐促稳定机制,二是以发展促稳定机制,三是以社会管理创新促稳定机制,四是以法治保稳定机制。这一机制体系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综合治理机制,是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边疆安全的重要机制,从而长期优化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区域治安日益成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警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应着重建立和完善系统建设机制、信息情报共享、研判机制、区域警务有效管理机制、"非正式组织"防控队伍建设机制等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区域警务合作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虽然在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在扎实推进,但仍然存在“两个不适应”:即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党的十七大报告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项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司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审判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法治建设,迈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根据中央四个全面思想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进程,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法治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准确把握执政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