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约束政府经济行为,实行对政府预算收支活动的法律控制,因而必须体现民主管理、公开监督的原则。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组织形式,是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重要体现,是代表公众管理国家预算的重要渠道。因此,贯彻民主管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的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美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立法概况为实现行政公开 ,美国国会先后确立了下列法律制度。第一 ,1966年制定的《情报自由法》(以下简称情报法) ,该法要求行政机关依职权或依申请向社会公开政府文件和资料。在法定范围内 ,任何公民无论其目的如何 ,均享有得到政府文件和资料的权利 ,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第二 ,1976年制定的《阳光中的政府法》(以下简称阳光法) ,该法要求委员会制(合议制)行政机关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 ,公众可以观察会议的进程 ,取得会议的信息和文件。因为合议制虽然有利于集思广益 ,…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行政管理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权力日趋庞大。为了保证权力的公正行使,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客观上要求政务公开,即与行政主体职权相关的行为,原则上都应当让公众知晓了解。政务公开是监督行政的前提,只有政务公开才能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和腐败,才能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务公开又是公众参与政治的前提,是民主权利的体现。这就决定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必须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民主监督的要求。因此,政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政务活动的主体公开;政务活动的过程公开;政务…  相似文献   

4.
刘定福 《行政与法》2009,(10):43-46
权力的非公开运行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而行政公开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形成发展的。它对于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权利,丰富监督形式,防止权力的非公开运行,依法行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深化认识,加大行政公开立法力度,加快行政程序化建设步伐,拓宽群众公开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确保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行使权力,这是防止官员腐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情报公开制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法学论坛》2000,15(5):55-62
日本情报公开制度是在市民运动的推动下历经30多年而最终得以确立的,最早由地方制定情报公开条例,后来由政府制定情报公开法.其主要内容涉及立法的基本观念、实施机关、公开请求人、不予公开和限制公开的情报、第三人、审查会、诉讼管辖的特别规定等方面.从目前来看日本情报公开法在实施中主要存在着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个人情报向本人公开、特殊法人的情报公开,以及有关法律的调整、地方条例的修改、公务员观念的转变、文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和顺应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路径。2003年"非典"、2008年"雪灾"等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持续关注,由此推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进程。2008年5月1日,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危及慈善公信力的事件让学界开始重视有关慈善监督方面的研究。而美国的"吹哨人"制度是为了鼓励政府、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为了公众利益,都可以通过诉讼、揭发等手段维持社会公正。吹哨者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公民参与社会公正监督,美国"吹哨人"制度对我国公众监督慈善组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和派驻乡镇的站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乡镇政权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派驻站所是政府有关部门派驻乡镇的工作机构。在乡镇政权机关和派驻站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有…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现有80多个国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是实行民主与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对民众的政治动员,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促进经济发展及廉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必备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陈斯喜一、建立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就是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过程中,允许立法机关以外的人员参与发表意见的制度。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是国家机关的民主选举制度的补充,是民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方面。建立立法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国家通过建立现代政治制 度、行政制度、反腐败制度等,铸造清廉 的社会、清廉的国家。那么,他们是如何 反腐败的呢? 实行透明政治、透明行政:早在1776 年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 美国制定了"情报自由法"、"联邦行政程 序法"等,1976年通过的"阳光下政府法" 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 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 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美国 的媒体也可几乎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 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蔡忆 《政府法制》2010,(4):18-18
国际上现有80多个国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是实行民主与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对民众的政治动员,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促进经济发展及廉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必备制度。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重大投资决策要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就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规制.在政府重大投资决策中,首先,要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开所有信息;其次,要通过民意调查和听证制度保障公众的充分参与:再次,要通过制度建设发挥专家论证的作用;最后,要拓宽对政府重大投资决策的监督范围,建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以此保障政府重大投资不失误或少失误.  相似文献   

14.
因开放、透明而进步: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为公众服务的所谓公仆却更愿意保守信息秘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格言一引言在一个以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法治化、文化的多元化为时代标签以及整个世界日益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政府信息公开业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构并不断发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以及与  相似文献   

15.
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共用物系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气、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环境和自然资源。公众共用物既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私有物,也不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财产。公众共用物是公众自由活动、相互交往以及与自然交往的地域、空间和舞台,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食粮,是激发和促进人的思想、理想、情操、美感和艺术的渊源,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为生态人社会人、人之所以得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目前我国公众共用物因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污染、破坏、损害、侵犯而面临着退化、萎缩的危机,急需加强法律保护。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指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资格、自由和力量。作为公众中一员的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对公众共用物的保护和法律调整,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三只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这三种调整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中央集权、自由竞争、公有制和私有化手段,而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适度地进行集权、分权、自治和实行公有、私有、共用措施。我国的法律应该充分发挥公众、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逐步建立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综合调整机制、善治机制,避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所谓的"双重陷阱",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存在,保持和维护私用财产、公务财产和共用物的合理比例、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如下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保护、改善和治理现有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防止不当减少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以及规划、统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将确保公众共用物与私人财产、政府财产的比例适当和协调发展,满足公众对公众共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公民知情权为法理根据,是现代民主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法或相关法律,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得以确立和健全,而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依然欠缺,有待于立法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发展,各国纷纷打造信息公开制度升级版,更好为公众服务,扩大公众参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中已经对升级版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也有一些有益经验。应该借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改的机会,按照中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我国3.0版政务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148-149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现状和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策略,即从建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信用的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开制度是政府权力的行使及其掌控的信息向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开的法律制度。它建立在人民主权、知情权、服务行政、形式法治等理论基础上,是民主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和公民权利保护的必然体现、是我国履行形册规则的国际义务。政府公开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制度实践,但我国建立政府公开制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主要意思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法治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的活动内,依照法律办理事实: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是社会中的处于优势的群体,如果政府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听从于人民.而由人民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基本利益和意志,而中国新出台的《中国行政许可法》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法律和行政机关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还是有很多的阻力和一些难以解决的新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权必有责、权利限制、权力监督、侵权赔偿等四个方面《行政许可法》将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期:中国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开始依法规范自己、中国的民主行政已经步入了程序民主的时代.中国的法律配置和行政权力配置进入了法律化和清晰话的时代.中国政府的政务公开进入了具体的法律要求和具体的公民提出要求都要进行解释和公开的时代.中国政府的服务行政进入了为人民需要制度设计和保障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