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1992年9月4日通过颁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偷税抗税犯罪做了重要修改和补充,并增加了新的罪名,使我国有关税务犯罪的立法趋于缜密。本文拟就该《补充规定》的有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骗取出口退税款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的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新增没的罪名。从广义上讲,骗取出口退税款也是一种偷税行为,其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税收的管理制度。但鉴于该罪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犯罪对象,又发生于特定的政策背景,因此,《补充规定》将其单列罪名,并设立了独立的法定刑。这是与保障国家税收制度的客观需要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第10条、第11条规定了三种新罪名,即侵占罪、商业受贿罪和挪用资金罪。《决定》颁布后,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贪污和挪用的,将分别按上述三种新罪名处罚。但《决定》第12条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决定第9条、第10条、第11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故同样一个犯罪行为,因主体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经济成份的出现,有关税收方面的犯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仅发案数逐年上升,犯罪的数额逐年增大,而且犯罪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因此原刑法有关税收方面犯罪的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主要是刑法原有规定过于简略,刑罚失轻。当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问题,依法严惩严重破坏税收活动的犯罪行为,已成为稳定我国政治经济的大局所需,针对这种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9月4日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第121条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本文拟就该《补充规定》第2条的罪名、犯罪构成及处理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法律依据贾宇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后文简称《补充规定》)。该规定已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但从司法实践中看,对《补充规定》的准...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的颁布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的出台,对洗钱罪与赃物罪均做了修改,使得洗钱罪与赃物罪原先明朗的界限变得模糊了,洗钱罪和赃物罪之间的关系急需厘清。从洗钱罪与赃物罪对比中重新界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对有效防范洗钱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税务犯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刘先惠,曾芳文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总结多年来司法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外贪污贿赂罪法定刑比较研究缪树权目前,在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普遍感到,虽然我国《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定刑规定得比较严厉,但是其刑罚种类相对单调,与其他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偷税罪     
试论偷税罪陈成雄偷税犯罪是我国当前经济领域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为了有效地同这种犯罪作斗争,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9月4日通过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第121条规定的偷税罪作了重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121条已对偷税、抗税罪作了规定。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刑法第121条已不能完全适应同当前严重的偷税、抗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同这类犯罪作斗争,保证税法的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9月4日通过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因此,《补充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第121条的偷税、抗税罪所作的全面的、重要的补充和说明。鉴于《补充规定》的内容较多,本文试就《补充规定》中的若干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第1条规定了骗购外汇罪。所谓骗购外汇罪,是指违反外汇管理法规,以虚假的或者无效的单据欺骗外汇指定银行,用等值的人民币从外汇指定银行购买等值外汇,数额较大的行为。 关于骗购外汇这种犯罪行为的罪名确定,有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1)套汇罪。1988年《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规定了套汇罪,新刑法未规定该种行为,《决定》又将套汇行为中骗购外汇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可见套汇罪在我国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要求大致协调,但二者在犯罪主体范围、贿赂范围、利益要件设置、死刑配置、资格刑配置以及行贿罪行为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并且《公约》中若干罪名在《刑法》中尚付阙如。应增设影响力交易罪等新罪名,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对贿赂犯罪配置资格刑和罚金刑等,以期在《公约》框架下完善我国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从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设立至今已17年,但都是作为贪污、受贿罪的附带罪名,立法机关的本意是通过该罪名的设立,更加有效、严密的打击贪污受贿犯罪,使我国刑法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但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这一条款在立法上的缺陷显现无遗,反而成了贪官们的“避风港”、“保护伞”。河南省郑州市城区原河道管理处书记李国臣案、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胡继美夫妇案都引发了司法界和舆论界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巨大争议。笔者对该罪名的立…  相似文献   

14.
论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及其法律适用刘志远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1994年3月5日通过了《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该《补充规定》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了“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存在“‘罪名从简’原则的事实否定”和“‘标准统一’原则适用的矛盾”等问题 ,并提出了作者的理论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公布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这一补充规定取消了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修改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对“直接性期货犯罪”罪名的设置,采取了与证券犯罪合并规定的方式,即在相应条文“证券”二字后面加上“期货”二字。学者大多批评这种做法,主张应将期货犯罪罪名从证券犯罪中分离出来。实际上,作为金融犯罪的两种特殊形态,二者在罪名上的“分”与“合”只是立法技术问题,构建独立的期货犯罪罪名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本罪的构成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数额较大的出口退税款的行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是税务犯罪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法规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主要有:刑法第171条对制造、贩买、运输毒品罪的规定: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对走私毒品罪的规定等。随着毒品犯罪的日益加剧,原来的刑事法规的规定已不能很好地为打击毒品犯罪作斗争。所以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内容较多,增加了许多新的罪名,量刑亦较过去的法律规定不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关于禁毒的决定》成了执法部门当前办理毒品案件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就决定中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抗税罪若干疑难问题探究张兆松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6条对抗税罪的犯罪构成及其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如何正确处理和运用这一规定,近年在司法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