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黄子婕 《求索》2011,(3):82-83,200
政策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而言,尤其有必要吸纳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凸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防范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操纵;使社会性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十大困境。一、社会对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认识模糊一些政府官员头脑中残存着官僚主义思想,视公民为政策客体,对公民的参与意见不重视,变参与为其回避矛盾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汪小峰 《求索》2007,(8):54-56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以增强其公共性十分必要,一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的过程,二为公民参与是弥补政府有限理性的缺陷与克服公共权力腐败的必要路径。在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缺位问题。鉴如此,有必要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机会。我国目前已拥有逐渐提高的国民素质、良好的法制基础和逐步完善的民主机制等诸多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温淑春 《前沿》2009,(9):160-164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正确的决策理念,完善公民参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推广电子政务和网络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民政策参与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然而孙永怡在《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还存在十大困境。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而公众认同是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是公共政策社会价值考量的重要依据。构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程序化;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非强制性,即淡化公共管理的命令色彩;赋予那些长期被动地执行政策的低层管理者以参与决策权;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化,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公民的利益需求,将公民参与引入到公共政策中来,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在明确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在构建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创造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参与机制和发展公私合作生产的利益协调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民是社会的最基本因子。公共政策是对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协调机制,是维护、提升人民福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重要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并非易事,它既需要良好的政策设计来保证,也需要理性的公民存在。当前,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因素依然存在,应认真分析与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当代中国政策过程案例,完善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方法,提高政策过程研究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作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将于2008年3月在天津南开大学联合举办“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二、会议专题:(1)前沿公共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本土化研究;(2)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实证研究;(3)公共政策过程的实证方法及技术研究;(4)政府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研究;(5)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赵韵玲 《前沿》2010,(22):51-53
公民参与是民主制度实现的基石,在现代社会,既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渠道,也是政策高效和社会和谐的有利保障.本文从公民参与的意义出发,在公民参与的视角下,论述并分析了民生政策先行一步实践公民参与的可能性,并指出通过公共政策过程环节,落实公民参与途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公共政策制定领域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学者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增强政策的合法与认可、强化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受公民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参与渠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建立协调利益机制等渠道和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5.
陈睿 《长江论坛》2014,(5):39-43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也是政府活动的主要形式,公民参与既是公共政策的基本要求,又是检验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缺失,转型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复苏和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带来的公民参与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8.
雷青松 《桂海论丛》2010,26(1):84-87
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价值生成的核心取向;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的出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分配要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价值生成动因;构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建立公平的公共政策体系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价值生成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已不存在分歧,在现有技术平台下,如何从程序上使公民更有效地参与其中成为新的关注点.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策问题形成、政策议程、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合法化四个阶段中的公民电子参与程序进行论述;并对公民与政府双向沟通中各环节的公民和政府的参与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公民与政府的信息和意见沟通需要一个整合、规范,流畅的程序支持,并提出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完善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泛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推进民主进程,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保证公共政策"共赢"的基石。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成潮流而渐趋成熟,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障碍性因素。通过对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优缺点分析,探求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对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