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6年8月在天津举行。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述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130多名与会学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等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次论坛对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无论是从内在的学术性价值,还是在其现实性意义上,都应该重视。展开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从发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角度,从丰富的“象”中抽出其“质”,并避免那种缺乏理论系统性的“关键词”研究,是当今学界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起点之一。应该在其特定的哲学问题域中,对相应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新技术社会形态的适应和创新和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多维价值进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哲学界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途径问题的理解上,出现了或是回归文本研究,或是以西方解释学为方法观照理解马克思哲学,从而形成一股“以书解马”、“以西解马”的“解释化”浪潮。实际上,由于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在空间语境及其哲学使命理解的不同,由于解释学有产生教条主义、相对主义的可能,解释学很难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形成的深刻启示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必须立足于中国当代社会实践,在与社会发展中的宏大事件的互动性结合中加以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哲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趋向进行了宏观描述。文中把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轨迹描绘为由自然到人、由“实体”(客体)到主体的过程,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由宗教化到科学化和伦理化的过程,并揭示了这种演变的根源以及由此给哲学自身在内容、性质、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文章还以此为基础,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历史逻辑和当代进展,指出了当代中国哲学所面临的基本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命的提出,是理论的自觉与创新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有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梳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脉络,确立其与时俱进的当代形态,用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哲学等精英文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 ,而哲学则不断被边缘化 ,社会生活日益疏远和冷落哲学。在社会层面 ,“哲学无用论”思潮泛滥 ,哲学甚至要为自己生存的合法性进行辩护。面对这种状况 ,哲学工作者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 ,他们感叹哲学的“贫困”。当代中国哲学何以陷入如此的困境 ,其根本出路何在?我国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将对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予以述评。一、当代中国哲学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哲学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哲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质上可以归结为追寻和塑造"中国现代性"的过程。由此构成近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线。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启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发展。主体性的意识和要求尤其获得理论自觉。塑造中国现代性的实践及其与理论之间的张力,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中国哲学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原创性的当代形态和权威话语体系。中华民族的复兴理应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哲学的复兴。为此,需要中国的哲学家们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个性特色及其原创性的研究目前还欠“火候”。而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没有真正站在基础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前沿而限于传统马哲教科书框架,或处于“经验研究”层面。邓小平哲学或中国经验的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过程应该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冯契哲学对这个世纪课题作了应答。区分知识与智慧的学说,是冯契哲学思想的核心,他借用传统哲学中唯识宗的“转识成智”这个术语来表示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这就真正从“融合中西”的高度上把握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即“爱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哲学方法论的教学是哲学教学的生命线 ,哲学方法论主要是由哲学原理转化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的本质特性在根本上决定着其方法论的创造性特征。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本就具有的创造性被严重歪曲、变形 ,使得哲学方法论教学成了形而上学 ,窒息其方法论的创造性意义 ,因此 ,需要继续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创新。文章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被理解为“实践辩证理性” ,由此转识成智来讨论哲学方法论教学的创新 ,并对哲学方法论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