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历史特征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几乎全部的思想和活动都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并成为共产国际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这个时期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所采取的右倾方针,导致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陈独秀在回顾和总结大革命失败的问题时说,由于他“忠实地执行了国际领导者斯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但他沉重的思想包袱却难以自卸,他不能接受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至于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央和中央路线。中共中央在对其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将他开除出党。而陈独秀也与自己参与创立的中国共产党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而苏联解密档案资料表明,陈独秀所犯的错误大多与莫斯科的指导有关。不仅如此,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甚至直接做出了一些错误决策。苏联的国家政策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服从的组织关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此外,党内合作的模式从体制上剥夺了中共的领导权。从另一角度说,在联共(布)中央日趋激烈的权力争斗中,陈独秀可说也成为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中共二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唯一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出席的会议。中共二大并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言,是陈独秀应对马林和共产国际的一次紧急会议,因为会议的举行本就是在中共计划之内的。中共二大也不是陈独秀带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试图摆脱共产国际命令的一次尝试,恰恰相反,中共二大是一次积极贯彻共产国际重要指示精神的会议。会议不但充分吸收了共产国际二大决议和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从而制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联合其他党派和加入共产国际的重要决定,而且会议的经费也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虽已研究多年,但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近两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翻译出版了一批俄罗斯公布的绝密档案,有关共产国际与中国关系问题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根据新公布的档案。探讨了五卅运动之前陈独秀与鲍罗廷的合作与分歧,相信这对于深入研究陈独秀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所谓“调和路线”的罪名下项英对富田事变的正确处理为什么被中央政治局给否定了?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六届三中全会受到共产国际的严重批评,是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一个方面。1930年10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写来一封信。信里提出了一个三中全会以前共产国际并不曾提出过的论点:“在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时机,曾经有两个在原则上根本不同的政治路线彼此对立着。”“立三同志底路线,这就是反国际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底结果,就是消极,就是失败,就是极危险的冒险。”因此一定要指出“立三路线的反马克思主义、反列宁主…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与王明都是安徽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年龄悬殊,秉性人品迥异。陈独秀满身书卷气,自信自负,固执偏颇。王明机灵狡诈,依仗共产国际的支持,在中共党内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既教条又霸道,很有党阀党棍的味道。当陈独秀为共产国际所唾弃时,王明栽脏陷害,落井下石,使晚景怆凉的陈独秀无端地增添了一层凄楚和忧愤。  相似文献   

11.
重大的贡献崇高的风范———纪念蔡和森110周年诞辰(孙英)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金冲及)·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建国前陈云财经工作方法述论(曹应旺)陈云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转型(庞松)论陈云的人民利益观———解读陈云“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刘诚)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价格体制改革的探索(欧大军徐林发黄诚宽)共产国际与大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军事部(黄华)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陈前)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与第三世界(贺艳青)陈独秀赴俄出席共产国际四大解析———在俄罗斯发现的陈独秀的两篇报告(李颖)关于新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可否认,陈独秀确实犯了右倾错误,向国民党做出一系列妥协。但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又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与共产国际的指挥有关。在所谓"三次大让步"和大革命后期右倾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身影。陈独秀对此曾有过抗争,但皆以失败告终。而从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控制来看,后者根本无法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完全或主要推到陈独秀和以其为首的中共中央身上,显然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对北伐战争的态度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他从支持北伐到不主张立即北伐,是受了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但与他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估计也有直接关系。陈独秀《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敲响了警惕蒋介石新右派势力扩张的警钟,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崔岩 《世纪桥》2010,(13):31-3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失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国际高度集权,陈独秀的自主性很小,他没有能力超脱共产国际,以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中共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对陈独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陈独秀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在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上,不但重视宏大叙事,而且重视历史细节,既突破了一些研究"禁区",也澄清了一些误识. "南陈北李"研究对于陈独秀拒赴莫斯科问题,与以往研究只注意陈独秀几次拒赴莫斯科不同,有学者指出:是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拒绝陈独秀赴莫斯科的;  相似文献   

16.
姚金果 《世纪桥》2011,(4):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回顾90年前那段历史,总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回避,这就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同共产国际代表交往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主要篇章。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档案资料,对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交往过程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1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而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马林,一个是中国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另一个是荷兰著名革命家,本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了"对中国革命的两大贡献"。大革命时期,马林三次来华(一说四次),与陈独秀之间的诸多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颇有戏剧效果。"我们不能靠马林"大革命时期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和苏俄顾问很多,据《共产国际、联  相似文献   

20.
郑瑞峰 《党课》2012,(8):102-106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缘由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双方谈到中国共产党是否加入共产国际并接受共产国际经济资助以开展党的工作等问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