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整体形势停滞不前和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总理普京于2011年10月3日撰文称,将在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与各成员国共同建立欧亚联盟,将其打造成世界格局中新的一极。欧亚联盟的建立,是原苏联地区重新一体化的客观需要。虽然目前建立欧亚联盟已具备了一些条件:俄经济崛起对独联体国家吸引力增强,以新欧亚主义思想为主的理论基础,普京以其魅力、魄力和能力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基础等。但该构想的实现也面临着不利因素的制约:独联体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立场尚未达成完全一致、部分国家态度摇摆不定,以及西方国家外部势力百般阻挠等。因此,欧亚联盟在2015年前最终建成的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排除在2020年后世界将出现一个与中、美、欧四分天下的新力量中心——欧亚联盟。  相似文献   

2.
李兴 《俄罗斯研究》2012,(6):151-174
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思想,引起俄国内外学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设计中的欧亚联盟,将更有效益地使用成员国总体自然、经济和人力资源,是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是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它将被打造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强大的、独立的一极力量,从而摆脱欧亚中心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边缘地位,实现俄"欧亚强国"的梦想。欧亚联盟的思想可以说既是普京的总统竞选大纲,也是普京当选总统后的国家大战略。欧亚联盟的提出具有自身的背景、机遇、历史和现实基础。普京已经规划了该联盟实施的路线图,并为实现该联盟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主要成员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特鲁别茨科伊的欧亚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鲁别茨科伊是欧亚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在《成吉思汗的遗产》等一系列著作中阐发了欧亚主义思想:反对以诺曼——日尔曼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义,淡化俄罗斯人与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强调蒙古人200余年统治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俄罗斯思想是用拜占廷东正教重新论证的蒙古国家思想;俄罗斯是成吉思汗遗产的继承者,担负着带领“欧亚世界”各民族统一这一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欧亚一体化是普京第三任期内的重大理念之一。普京坚称,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因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而加速,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的需要和传统,并否认这是在以任何形式恢复苏联。欧亚一体化进程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首先,欧亚国家间的异质性是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更重要的是,外部世界远没有认同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的特权,特别是来自欧盟的竞争与挑战。欧亚大陆地区的整个国际政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同时存在着多个相互竞争的一体化方案。近期的乌克兰危机表明,不同的一体化之间,可能会有多么危险的碰撞。只有提出有活力的愿景才能超越冲突的逻辑,这就是"大欧洲"(Greater Europe)和"欧洲同盟"(Union of Europe)。欧亚一体化大可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0-30年代,有一批俄侨知识分子务实面对苏维埃化了的俄罗斯,力图重建关于俄罗斯帝国——苏维埃国家之认知,因而出现了欧亚主义运动。以特鲁别茨柯依为代表的欧亚主义思想家们,并非在海外闭门造车,而是立足于复杂的历史经纬,具体论述了欧化治理方式的不合时宜性,包括俄罗斯文化和欧洲文化之差别、俄罗斯东正教与欧洲基督教之不同、俄国地理位置的跨欧亚性等。他们还以此来证明苏维埃制度的合法性,肯定其终止欧化进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俄侨知识分子的构成复杂,关于欧亚主义的相关论述也充满了矛盾。数十年间,欧亚主义思潮在苏俄境内默默无闻,可是在后苏联时代,随着白银时代和俄侨文化遗产的再发现,以及俄国融入欧洲的过程困难重重,它却在俄联邦各阶层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欧亚主义在其诞生的俄国侨民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各个流派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对其展开批评。以别尔嘉耶夫为代表的宗教哲学家把欧亚主义视为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是感情化的、非理智的运动;以米留可夫和基泽韦捷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将其视为极端主义和俄国种族主义;以弗洛罗夫斯基为代表的斯拉夫主义者视其为斯拉夫主义失败的、倒退的继承者。各派都承认欧亚主义是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他们在毫不留情地批评欧亚主义主张的同时,亦指出其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面。这些反响从另一层面凸现了欧亚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源于多种思想流派,其中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不断从西方政治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思想中获取他所需要的反自由主义成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新欧亚主义,其新欧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思想。进入21世纪,杜金将其新欧亚主义赋予了"后现代"色彩。杜金的所谓"多极世界理论",接续他的新欧亚主义大陆地缘政治思想的主旨,即"大陆-海洋"两种文明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秩序设想。帝国模式是杜金给俄罗斯自我认同的定位,也是其"欧亚联盟"设想的组织模式和"多极世界"理论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杜金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谋求世界霸权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已经客观存在,并对中国及欧亚周边地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运行五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并未实现大的发展,但也未半途夭折。文章通过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理论基础和运行实践得出: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自身特点与欧洲一体化先进经验的结合体,组建其的重要经济动因是在长期低油价情况下,能够共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解决本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机制载体的欧亚一体化更是俄罗斯强国战略下的"引领式一体化",是俄罗斯面对东西方地缘政治经济压力,为拉紧周边中小国家而推行的"维系式一体化",也是俄罗斯周边中小国家的"追随式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在中短期内将继续保持低速前进,从商品共同市场逐步向能源共同市场迈进;从长期看,其一体化发展水平将低于欧盟,但高于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国际影响力将大于独联体。因此,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面对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在欧亚战略选择中应充分认识到:首先,在与发达经济体实现"良性脱钩"的过程中,欧亚经济联盟是可以争取的支持力量,而在处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与欧亚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时,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主导国俄罗斯是需要战略协作的对象;其次,与对美关系不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压舱石"。中俄关系始终是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工具,任何重要政治行为体的权力与影响力变迁,最终都会在空间的维度上反映出来。因此,从空间的维度出发开展区域宏观议题研究,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颖、有效的分析视角。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区域空间之一,欧亚空间从诞生伊始就与俄罗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俄罗斯权力的区域映射,欧亚空间塑造了俄罗斯,也被俄罗斯所塑造。地处大陆腹地的欧亚空间是全球所有地理空间中距离海洋贸易通道最远的地方,俄罗斯将自己的语言、文化与区域特点结合在一起,在内陆深处创造了大陆秩序的试验场。经过来自东方的蒙古帝国远征的洗礼,俄罗斯凭借来自欧洲的工业力量,逐步成长为欧洲边缘的重要帝国,在几百年的扩张过程中,将原本游离于世界历史之外的西伯利亚地区和高加索、中亚地区纳入了共同的区域空间中,从而构成了欧亚空间的核心版图。借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为当时大陆秩序发展顶点的苏联模式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使欧亚空间的非核心区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然而,在与海洋秩序的全面竞争中,其内在缺陷充分暴露,最终导致欧亚空间再次进入危机与重构的新阶段。欧亚空间的发展历史既反映了区域空间演变的一般规律,又在很多重要节点体现出明显的特殊性。欧亚空间的演变进程与中国的成长过程相互交织,对中俄两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茜 《俄罗斯学刊》2021,11(2):110-136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在2015年成立之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依照区域与全球生产分工网络的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得出,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生产分工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已形成了以俄罗斯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和深度的生产分工网络,但分工层次与水平不高,且成员国对联盟内部贸易依赖性相对较小。在联盟外部生产分工网络中,欧亚经济联盟仅仅在初级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零部件、半成品与最终品贸易网络中仅处于半边缘或边缘地位,产业链分工水平较低,这是由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与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分析表明,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生产分工存在局限性,而分工地位与产业链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基础能力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一带一盟”对接则可以为欧亚经济联盟实现上述目标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