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旭 《传承》2011,(14):52-53,73
信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现代社会和生活,特别是改变了人际互动的方式。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人际和谐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伦理道德,建立了以"仁"为人际关系的核心,以"礼"为人际关系的整合手段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是统治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指导原则和规范,其中有些积极的内容对当今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和调适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会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年轻人的打工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每天新增加的网民就有两万多人,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这些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的这些巨大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让互联网成为年轻人的打工宝地。成为新职场,  相似文献   

4.
一种大家彼此共在的网络虚拟熟人社会正在形成,这也意味着是一种信息社会的发生。这是由一种新的网络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我们需要思考信息技术的本质以及它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一些更具根本性的变化是什么。变化起点落脚在了乡土中国这一根基之上,最后体现在了乡土中国的文化转型上。这种转型更为具体地借由四个维度而体现在五种表达上。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一方面,它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广泛的参与性,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传统的意识形态体系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无序性等特征,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无疑使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务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赋予了现代人际交往的结构及互动方式新的内涵,为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网络人际关系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解决网络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积极影响。儒家学说注重人伦关系,最关心的是“人事”,其“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不仅影响过封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当今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调适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与社会结构。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信息技术、接入互联网、生产信息商品,并借助于各种信息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然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影响传统社会秩序的伦理问题。主要探讨了信息伦理的产生、发展和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及其成果,并对今后信息伦...  相似文献   

8.
管超 《淮海论坛》2013,(1):31-32
新世纪以来,以即时、自主、互动为传播特点的网络虚拟社会,正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给组织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谁占领网络制高点,谁就掌握主动。传播力决定领导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社会形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广大党员群众价值观念、思想行为的重要场域,是各级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文化宣传、凝聚民心等工作所不容忽视的领域。组织工作的对象、环境以及技术手段都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虚拟社会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机遇:一是拓宽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二是加速了组织工作的信息传播,三是有利于创新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四是有助于党内民主向社会民主迈进。  相似文献   

9.
短短十余年的时间,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兴起给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前进的步伐,网上信息泥沙俱下、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不仅对网络公信力产生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如同现实社会里的人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好人一样,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会统统是真实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络世界出现捏造的、杜撰的虚假信息,甚至彻头彻尾的谣言,没必要大惊小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犹如在莽莽沙漠中几粒沙子的虚假信息,怎么会不胫而走,扩散开来,被受众所知晓,从而误导人们呢?谁在“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不得不重新布局,以便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利用信息互联网络,人们可以使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事业、商业贸易、人际交流、体育娱乐以至家庭劳作都实现高度的现代化。然而,网络空间具有三重维度,它所蕴涵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人类能实现远程信息交换和处理,共享彼此的资源,而不需要相互之间的现实接触。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管理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即“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2.
网络梦魇     
引言:网络自诞生以来,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存状态,再造出人类第一次可以真实感知精神与灵魂的虚拟世界。它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布满陷阱。形形色色的骗子在网络上策划着高明的骗局,他们在网上“热情”地向你发出信号:要么是你的红颜知己;要么可以帮助你发财百万,助你事业有成。不知不觉中,也许你已滑入了“网络陷阱”。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陷阱却让人很无奈。  相似文献   

13.
李中秋 《人大建设》2001,(10):16-17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面对网络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广大青少年涉足网络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许多信息,这其中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则是有负面影响的,如何趋利避害,依法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紧紧牵动着焦作市人大代表的心。  相似文献   

14.
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重新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对网络及其所带来的一切正确认识。为了使网络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服务,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揭晓 《前沿》2014,(5):133-135
网络不仅是信息社会一种全新的技术媒介,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 《岭南学刊》2006,24(4):82-86
我国社会具有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人际关系网络及其规范是社会资本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基本内容。目前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与海外华人企业发展;三是社会网络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诚然,学者们将我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资本,”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过于单一。这一单一视角的研究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活在网上     
谢正 《今日四川》2000,(1):48-50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正式运行,标志着信息时代正式到来;1969年,千里之外的两台计算机连通,网络世界掀起了神秘的盖头。今天,网络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这个因美国军队需要而诞生的“冷战婴儿”,到现在已成长为旋风般在全球掀起狂潮的“经济超人”,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巨大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数字化的革命 互联网能为个人提供许多服务,包括文件传输(FTP)、远程访问(Telnet)、电子邮件(E-mail山等,这些功能都是基于互联网所特…  相似文献   

18.
潘江涛 《今日浙江》2010,(22):53-53
网络是个舆论高地。4亿中国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布者。而网络舆情的出现,既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也保障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利。然而,网络世界犹如江湖社会,真相与假像共生,真话与谎言并存,作为政府部门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涉法涉诉事件?个人体会是:网上来,网上去;网上引导,网下沟通。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是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电子政务应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因Intemet的自由、开放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是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2亿人。在我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