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不仅是经济体制本身的根本转变,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以及思想观念的极大变化.同时,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迫切要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配套.不久前,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政企分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政企分开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两大改革的艰巨任务,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政企分开必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干问题的决定卜(以下商称《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一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目标,使几年来转换经营机制步履维艰的我市工交企业为之一振,看到了希望。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市工交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一我市工交企业的改革,通过“松绑放权”、“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学‘三资,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性措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清楚、利益明确、科学管理、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重点。上海根据中央精神,为实现邓小平同志向上海人民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率先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转换经营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中,“产权清晰”是核心,它表明我国今后的企业改革要从企业产权入手,重新塑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形象,使企业真正成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诸多任务中,最关键的工作则是改革和完善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并造就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下简称“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上海市委、市府视“建制”为上海迫切的需要,积极行动,为上海国有企业“建制”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今年四月末五月初,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上海有条件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海市委、市府对此十分重视,深刻理解率先“建制”的意义,明确提出上海三年“建制”的计划,并且将此改革思路作为上海第二轮“三年大变样”方案。上海率先“建制”计划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熊刚 《求实》2001,(Z1)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和江、浙、沪考察工作时指出 :“面向 2 1世纪 ,我国经济的发展 ,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整套制度和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 ,它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 ,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活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是我国企业改革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的国际惯例和通常做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  相似文献   

10.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30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提到了重要地位。《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994年以来由国家经贸委和体改委直接实施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国家确定了100个试点企业,国务院选择了3家全国性总公司进行控股公司试点,56家集团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做继续完善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现有城镇集体企业,也要理顺产权关系,区别不同情况可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合伙企业.有条件的也可以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规模大、效益好的,也可以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近年来,我们引导全省二轻企业广大职工,积极探索企业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及时总结各地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政策,以求摆脱“国营模式”和“行政约束”的影响,真正恢复集体经济性质和特点,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企业制度,确立起集体企业经营机制.这项改革由点到面,由南到北.全面展开,成效明显,到1994年9月底止,已经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创新的累计已达1512家,占全省二轻企业总数的51.06%,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662家,有限责任公司43家,股份有限公司14家,企业集团31家,公有民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企业270家,中外合资企业486家.另外,还有395家企业被兼并,172家企业被歇业、拍卖、破产.实践证明,我省二轻企业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政策,符合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方向,符合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初步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所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到本世纪末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本标志是双重体制并存的过渡状况基本结束,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社会保障、要素市场以及农村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旧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抓住建立新体制框架的关键环节,在改革的主要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二十余年,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二十年.回顾二十年的历史进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对于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在,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以来,今年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再次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历经十三年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认识,已经比较成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轨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战略性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开始进入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系统化,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本文就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随着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目前企业在推进战略性改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中面临的困难与阻力 ,最主要的仍然来自于人 ,来自于人的思想观念。(一)企业的改革 ,要求人们以主体的身份独立地承担起“劳动交换”和“劳动分配”的权利和义务。而目前一部分人习惯于在计划经济的“格式”里生存 ,“依托性”、“无我性”意识较强。(二)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利益经济。企业产权置换、经营机制转换 ,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 ,它必然会…  相似文献   

19.
贵州开磷集团是全国建立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党委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局,使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组织保证。近年来,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贵州省和贵阳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和“抗洪赈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党。开磷集团公司改制以来,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  相似文献   

20.
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实现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可以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政企分开的组织手段;是理顺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