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动机错误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之争.二元论者囿于“错误”是“表意人非故意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理念,不得不将“性质错误”拟制为内容错误,将双方动机错误置于错误法外救济.此种处理模式导致错误理论日益复杂化,难以把握.一元论为了将动机错误从可救济的错误中排除出去,主要采用列举或者相对人可识别性的方式.列举方式的优点是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缺点是难免存在遗漏;相对人可识别性的方式无法妥善解决纯使他人受益的法律行为中的动机错误与双方动机错误问题.我国可以借鉴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优点,尝试采用第三条路径,即“统分结合模式”:“分”就是坚持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的区分;“统”就是在司法解释中,将主观行为基础错误、性质错误以及纯使他人受益的法律行为中,成为行为人发出意思表示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的动机错误和表示错误一体纳入《民法总则》148条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事实的不知无害,对法律的不知有害,因而实务中对法律错误一般不予以救济。但事实上,不管是在罗马法上,还是在当代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都会对部分法律错误予以救济。而在确定何种法律错误可予以救济时,应充分考量在特定情况下对表意人"知法推定"的合理性以及表意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3.
4.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媒体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手机报具有不同于传统报纸媒体的独特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手机报内容缺乏差异性表现得尤其突出,显示出明显的同质化倾向,这一点越来越阻碍到手机报的发展力与竞争力.手机报的从业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挑战,彻底消除内容同质化,以原创的、个性的、特色的媒介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核心,它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日趋走向成熟。教育事业将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迅速崛起发挥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一、中国教育二十年改革之回首 “文革”期间教育行业是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毒害较深的重灾区,从教学体制到教  相似文献   
6.
上访制度在了解民情、化解民怨、实现社会监督、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导致涉法上访激增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司法原因以及上访者自身的原因,应在厘清涉法上访激增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妥善的措施解决涉法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俊青  冯建辉 《前沿》2009,(7):16-18
“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和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本文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蓝本,对“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中国式的新全球治理观。  相似文献   
8.
荣幸  李俊青 《工会论坛》2008,14(4):144-145
合同相对性是整个合同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并且是合同法的基础理论。合同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原则。但是,随着近现代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被多处突破且遇到诸多挑战。如今面对这些挑战,将怎样重新评价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价值,又如何协调该原则与合同之外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在第三人侵害债权、代位权及撤销权等相关制度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对合同相对性有关问题的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基础,该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该原则的突破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俊青 《求实》2002,(6):22-23
本文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新时期反腐败斗争应实现从被动“灭火型”向主动“防火型”的转变和坚持“反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反腐败方针。  相似文献   
10.
李俊青 《学理论》2009,(21):97-98
法律能否被信仰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法律,而中西方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法律是什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如果把“法律”看作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永恒的追求,那么法律是可以被信仰的,反过来如果把“法律”看作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这样的法律因其不具有被信仰的品质而不能够被信仰。目前该如何界定法律,要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我国公民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因此强调法律信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