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遵从宪政民主秩序大框架下,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为指导,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规制与服务功能的政府。有效公共服务供给的十二大模式为: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特许经营、政府合同外包、政府内部市场、补助、凭单、用者付费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实现有效公共服务供给的六大前提是:宪政、行政区划重构、利益集团的培育、独立的司法体系、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取消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变革时代,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交融、社会风险的增加、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壮大、治理时代的到来等为政府样态的选择提供了崭新的时代背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背景,避免政府出现不适、紧张甚至"失败",公民型政府以其模式的参与性、目标的服务性和执政的高效性在变革时代的政府治理中成为了政府的样态选择。本文通过对变革时代特点的梳理以及对公民型政府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公民型政府作为变革时代政府样态选择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政府蕴含了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公民社会是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非强制性的行动团体。本文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公民社会形成必备条件,而公民社会的有效培育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归宿。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期,有必要厘清二者的职能定位和目标追求,从而形成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吴传毅 《行政与法》2012,(12):31-3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能政府的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战,有限政府便提到了议事日程。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在某些领域应当让位于市场,让位于社会,让位于公民个人。从政治理论上讲,有限政府源于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原则。在有限政府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时代命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或纽带。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实行管理的责任制,需要明确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需要增强基层政府管理的权限,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琳 《行政与法》2007,(3):42-44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进行社会结构调整,协调好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因此,应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建立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十六大以来,政府角色以更灵活的形象出现在市场经济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政府的合理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在我国,政府管理的本质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为公民和社会更好地服务,以得到公民的拥护,社会的拥护。从而,使得政府扮演服务者角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政府自形成之后,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应当充分行使其职权以保障和维护公民权益。为达到此目的,一方面要求政府有所作为,另一方面要求管理对象能够认同政府能力。政府权威作为政府与公民的润滑剂,能够使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政府权威的弱化会影响执政党的地位及权威,而党的方针、政策也会对政府权威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树立政府权威和政党权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政府形象塑造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政府对公众的亲和力与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应对经常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必须重视政府形象的塑造,保持对公众较强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也就是说,只有继续深化行政改革,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快公民社会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畅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化渠道,才能塑造良好的现代民主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指公民有序的以合法、科学、有效的方式融入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回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但其目前还存在制度与法治欠缺、主体意识淡薄、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公民参评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提高公民主体的综合素质、完善公民参与机制的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是否科学有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效能和形象。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趋势明显,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公民社会力量不断增强,使现有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参与的结合,培养多元管理主体,从而构建起地方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谈民间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行政与法》2010,(3):11-13
民间组织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互动的一个缩影,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转变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必要空间,并将带来政府对民间组织监督和管理方式的相应变化;民间组织的发展也将会从多个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效果的重要表征和继续改革的信心来源与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郭劲光 《行政与法》2006,(10):37-40
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转轨时期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传统上政府部门人事工作所依据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又多具原则性和抽象性,相比之下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差。本文即是从这一现状出发,经过吸收西方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对于提高政府绩效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兴远 《行政与法》2014,(12):110-1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有机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实现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盖威 《行政与法》2010,(5):61-64
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有必要在继续保持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优良传统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参与型政府,充分发挥作为市民社会组织形式和中坚力量的各类社团的政策倡导功能,逐步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政府规模的合理选择不能简单地以"大政府"、"小政府"来定位,而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以提高政府能力的有效性,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为标准来确定。我国政府组织改革应突破"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框架的限制,以合理政府规模理念为基础,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度规模的合理、高效政府。  相似文献   

16.
论公务员在服务型政府中不适行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莉  胡同泽 《行政与法》2005,(10):57-59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而目前公务员的思想行为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因此对目前公务员与服务行政的种种不符行为进行深层的分析是一项必须的任务。为了改变公务员的不适行为,重塑行政理念、提高行政能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激励机制将会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必然是服务型政府。成熟市场经济所体现出的政府理念、政府管理体制、政府管 理方式和方法都将必然逐步地在中国得到落实。要在社会本位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置政府职能,使其从根本上转到为社会服务上 来。  相似文献   

18.
邓纲 《现代法学》2001,(1):80-82
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法律制度首先确定权利 ,然后采取提起侵权之诉 (民法方法 )或者政府直接干预 (经济法方法 )来矫正外部性。选择哪种方法 ,由交易费用的大小决定。影响交易费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权利和权利主体具有私人性还是社会公共性特征 ,经济法则适用于交易费用过高导致民法失灵的情形。从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推论 ,经济法以调整对象的社会公共性为本质特征 ,与民法相互配合 ,共同调整现代社会中日趋复杂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诚信原则不仅显耀于私法,在公法领域也逐渐得到认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民商法的调整范围,与民商法相对应的基本法的是经济法、行政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是实体(经济法)和程序(行政法)的分工.在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领域中,经济法与行政法分别以实体法规范(授予行政权力)和行政法规范(设定行政行为的程序)的方式互动地实现政府控制经济生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本文拟从行政法与经济法的角度研究政府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