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宣传》2006,(7):32-32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当前,高校毕业生正处往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黄如跃 《传承》2014,(6):142-143
新时期,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幸福。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从专业对口、薪酬适当、职业发展等多维度去衡量。改革招生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等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长伍 《人事管理》2001,(10):10-10
近日,连云港市出台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好地适应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维护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台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较大增长。截止2008年底,该市共接收本地高校毕业生档案27131份,其中,实际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并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的刚性就业13812人,刚性就业率为50.9%;通过对600位学生的隐性就业抽样调查显示,隐性就业为73%;加上部分游离在刚性就业统计之外而实际上处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状态的毕业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算出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7.67%。  相似文献   

5.
《浙江人事》2007,(11):24-25
2004年~2006年,玉环县有近8500名毕业生从各大院校以及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其中人事档案回玉环的毕业生数只有3036人,占全部毕业生数的35.4%。已就业的有815人,其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52人,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有51人,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有481人,自主创业的有31人;未就业的毕业生数有178人。其中,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13%,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8.96%,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5.14%。  相似文献   

6.
钱斌  童铁江 《浙江人事》2009,(12):32-33
今年以来,杭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积极推进“九大计划”和“一大平台”为工作重点,以实训促就业和创业带就业为工作主线,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8.7万余个,接收高校毕业生5.9万余名,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事管理》2001,(11):12-13
省政府最近专门发文,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规定。我省毕业生就业按照政府管理、学校推荐与指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除少数专业和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毕业生外.其他各类毕业生部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定向和委托培养的毕业生原则上按合同就业;因一方或双方原因不能履行原定向、委培合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0日,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三条蜿蜒百米的毕业生队伍,在六月的烈日下,等待着一场盛大的“就业大餐”-2006年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开幕。本次大会由省人事厅会同全省各地人事部门,组织了来自全省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推出各类就业岗位2.2万余个,大会当天盛况空前,交流场面火爆,共有6万余人次大中专毕业生入场参会洽谈,招聘单位登记毕业生人数达3.8万人次,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有7590人,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9,(2):13-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期,有关部门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教、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媒体要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一是大力宣传国家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3-94
2004年.我国将有28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竞争就业岗位,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可能突破300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10,(6):42-44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逼人。2009年,我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5万人,其中研究生2.5万人,本科生15.4万人,专科生17.1万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省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措并举,各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2.
据教育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毫无疑问,新一年的就业搏击已经摆在大学毕业生的面前。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许多往届生和初涉职场的大学生在经历不快乐的就业体验后得出的最大感悟。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谐就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蘑大的社会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就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华 《时事报告》2009,(4):114-116
今年以来,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征召应届毕业生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城乡基层岗位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业信息化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08,(2):9-9
去年上海高校毕业生14.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万,就业率为97.25%;而今年共有高校毕业生14.9万人,比去年又增加6000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上海将多管齐下,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实际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初步的措施是:将就业见习和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行业;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的求职经济补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嘉兴各级人事部门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据统计,2008年该市共接收应届毕业生17760人,同比增长26.8%,其中嘉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8%。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促进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稳定性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通过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构建了个人职业素质提升、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企业制度体系完善、政府就业市场调控四位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促进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性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9,(7):47-48
诸暨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对已建立就业基地的19家企业实行财政经费补助:凡每接收一名大专毕业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300元;接收一名本科毕业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500元;接收一名硕士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可连续补助6个月,见习期满后,用人单位与参加见习的毕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向选择。截止目前,诸暨市已拨出37.82万元资金补助给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见习的企业。到6月底止,参加见习的大中专毕业生已达525名,其中462名已被企业录用。  相似文献   

19.
龚和 《群众》2009,(10):57-58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们宿迁市从政策体系建设入手,优化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7月底,在回原籍报到的6000多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已有5100多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4%.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事》2009,(7):39-40
为了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湖州市出台《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八大计划”,确保2009年全市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000个以上,其中企业12500个(含见习岗位1000个),机关事业单位1000个,农村和社区600个,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200个,其他岗位700个,确保有10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