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6月23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自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以房养老”试点,试点期限为两年。然而试点一个多月以来,市场反应冷淡,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保险企业,对此新生事物仍然抱有疑虑。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以房养老”,其试点工作又该如何落地呢?  相似文献   

2.
陈冉 《政府法制》2008,(4):30-31
去年11月,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收购老人房产然后返租给老人的做法遇冷之后,普陀区开始尝试“以房自助养老”。在北京,启动于2007年10月18日的北京首个“养老房屋银行”项目在2008年1月8日正式接待老人入住。  相似文献   

3.
潘跃 《公民与法治》2013,(20):20-21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发展养老服务就是只发展“以房养老”吗?政府对发展养老服务不管了吗?《意见》对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无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尹卫国 《检察风云》2013,(21):36-36
国务院于目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提“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这引起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以房养老”就是政府要老百姓拿房子自己养老。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7,(2):10-10
在目前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制度尚不健全、养老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以房养老”也是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杨克元 《检察风云》2011,(20):56-57
养老靠儿子还是靠房子?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做法面临考验,而“以房养老”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转让后获得资金,然后委托养老机构养老送终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杨登峰 《政府法制》2013,(31):16-17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媒体和社会舆论对“以房养老”可行性展开热议。近期一项调查表明,仅三成网民接受“以房养老”,大部分网友对此举持否定或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8.
青木 《政府法制》2013,(31):20-21
房子和养老,是各国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两件大事。中国“以房养老”即将试点,消息一出,养老的话题再次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钟青 《政府法制》2013,(31):18-19
日前,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南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此举引发公众对“以房养老”的关切和热议。  相似文献   

10.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7000字文件,有17个字最引^注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此举被称“以房养老”,即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每月获得养老金额。  相似文献   

11.
许芳  范国华 《行政与法》2006,(12):119-121
“以房养老”模式是帮助老年人在不出售房屋的前提下将房产套现,以现金保障老年生活的模式设计。基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充分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现实状况,文章认为我国引入“以房养老”模式只是时间的问题。文章对大陆法系由来已久的让与担保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法律框架,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有效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魏铭言 《政府法制》2013,(28):20-20
北京有望于本月底出台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备受争议的“以房养老”可能不被提及,而是提出“以房助老”的概念。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房助老”是除基本养老金之外养老方式的多一种选择。它不要求老人一定要拥有独立产权的房屋,其主要模式也不须抵让房屋的产权,可以通过置换住房(或闲置房屋)的居住使用权,获得更丰富、优质的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7,(2):8-9
近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探索一种既经济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即“居家养老”。据测算,这种居家养老方式与兴办养老院相比,节省了不少开支。面对目前中国的国力,居家养老是一种既爱老年人欢迎,又比较节省资金的养老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出现了整体社会“未富先老”的情况,而等到未来不少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相结合的情况。本文认为,一方面,通过智慧科技,把那些人力做不到的、做不好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给机器或者系统去完成,可以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知识),去帮助解决一些企业中遇到的难题,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本文探讨了智慧养老的含义和模式,对智慧养老发展的机遇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养老之困     
宗和 《法治纵横》2012,(24):44-47
“单人房5000,双人房4000,如果是3个人到5个人的房间呢是3500块。一个月尿片要500吧,要看用什么牌子;陪诊费看你挑什么档次的,菲佣150,美国人300。”这是电影《桃姐》里香港的养老故事。  相似文献   

16.
高磊  许琳 《法制与社会》2011,(33):191-194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应对“银发浪潮”、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丈献分析法对目前学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为更好的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房屋产权。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房养老必将慢慢推进,随之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社区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以需求推进养老设施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构建新型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玮  赵琼 《法制与经济》2009,(8):128-129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严炯 《法制与社会》2014,(15):188-189
近年来,以房养老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的情况下,该模式是值得提倡的,不仅可以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负担,同时对降低财产纠纷,推动地产业良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对以房养老的认识及观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改进,下文就来分析下当前形势下"以房养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