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小华 《检察风云》2011,(20):20-21
在监管场所“深挖”犯罪线索,虽然不是新鲜事,但如上海政法部门那样组织化、制度化,坚持十年不间断地推进这项工作的,恐怕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如同“深挖”这一词,深挖工作起初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犯罪线索,但“深挖”工作的实践所展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莲 《法学》1983,(11)
学生:老师,我们在学习《刑法》“犯罪”这一章时有些问题搞不清楚,譬如:《刑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请问,同样的行为,在一个国家认为是犯罪,而在另一个国家会不认为犯  相似文献   

3.
一念之差     
在词典中,“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多指引起严重的后果)。由于一念之差而犯罪,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的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在对犯罪事实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有些人犯罪是有预谋、有准备的,也有一些人只是偶然犯罪,是“一念之差”导致了犯罪,像下面所举到的江西一村妇因受到村干部的性骚扰,产生报复心态,却一时糊涂,将一个不相关的男孩毒死;一个少年只因女友电话一时打不通,竟将一陌生女人杀死……可以说,这些犯罪嫌疑人本来都是善良人(有些还是受害者),然而,他们却成了罪人,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惋惜。一念之差的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预防一念之差犯罪?希望本期“案海涛声”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也希望此类犯罪能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4.
犯罪中止的时间条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申,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犯罪中止的成立,无论是自动中止犯罪的形式,还是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式,都必须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之中。在犯罪过程之外,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  相似文献   

5.
犯罪客体的检讨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犯罪客体的研究路径及理论沿革 (一)犯罪客体的研究进路 “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①”对“客体”这一犯罪客体的上位概念应该作多路径的描述性诠释,而不是简单地下个定义。首先,客体是客观存在物。康德强调“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②,自在客体不依赖于人而独立存在。其次,客体是自然,是人之对象。自然界是随着人类实践的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9)
贪污贿赂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有其产生、发展和运动的规律。目前,人们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认识,尚停留在现象认识阶段,很少研究其规律。我们在此试对这一问题作专题性研究。一、贪污贿赂犯罪的“函数规律”(一)贪污贿赂犯罪的“烈度”指标。贪污贿赂犯罪的危害“烈度”,可以综合两方面的指标来衡量:①贪污贿赂犯罪的数量。这不是指实际发案数,而以具有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人数作  相似文献   

7.
犯罪对象这一概念,在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中是没有的。资产阶级刑法理论把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看成是一回事,认为犯罪行为侵害的人、物和所谓的法益,都是犯罪的客体。这种刑法理论将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混为一谈,以掩盖其刑法所保护的真正客体——资产阶级的统治关系,其反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刑法理论,才能科学地区分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从而正确地揭示出犯罪的阶级实质,即任何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犯罪行为的实质并不在于侵害了作为某种物质的林木,而在于侵害了林木的国家神经——所有权本身。”正是马克思的这句著名论断明确地将林木的“所有权”和“林木”本身区别看待,成为我们区分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应当承认,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犯罪对象专门研究还很薄弱,基本上仍仃留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对犯罪对象研究的水平上,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整个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就犯罪对象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救救孩子     
王文萍 《天津检察》2007,(4):64-64,71
他们,是一群无恶不作的犯罪分子,他们使多少无辜的人财产、人身受到损失;而他们同样又是一群可怜的人,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着一段令人痛楚的辛酸往事。合上厚厚的案卷,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定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希望能够警醒更多的、和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更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去帮助、去关爱他们,让更多的“他们”健康成长,不再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去年,某县惩腐办主任因嫖娼被公安机关查处。今年5月,该县常务副县长在台上作“严打”报告后的第3天,因受贿被检察机关抓获。他被提任常务副县长不到20天,就跌下了犯罪深渊。同时因受贿被查处的还有该县监察局局长。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所犯罪行都是在提任之前所为,而这些丑闻又都是发生在县委大院内。“严打”打到了自己头上,“惩腐”惩到了自己身上,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奇怪的是,这些“劣马”在提拔重用之前,就劣迹昭著,群众早有议论。不知我们的“伯乐”是如何“相马”的?把这群“劣马”选到疆场上,“伯乐”该负何责任?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中国社会很早就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不能离开“礼”的视野。无论是其关于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罪名确定,犯罪的原因还是对犯罪的防止都与当时的礼仪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吸收西方犯罪学思想的文化遗产和基础。只有在认真梳理我国传统犯罪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犯罪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解决发生在中国这片地土上的犯罪问题。中国古代犯罪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并对中国历代犯罪思想影响深远,可以说,不论是两汉还是唐宋,以至明清,中国传统犯罪思想都没有背离先秦时期的主要观点,而只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反贪肃贿,保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这是涉及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两手抓”的方针,更需要有一部完整的针对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特点,便于操作,并能有效打击、遏制这种犯罪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条款,全国人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及“两高”的一系列司法解释,无疑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又有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取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犯罪的调查和举证。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或以破坏计算机系统为目的的犯罪。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犯罪一样,也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痕迹和线索,不同的是计算机犯罪的“痕迹”是数字化的痕迹,“现场”在计算机系统中。在处理计算机犯罪方面,多数执法人员缺少专门的知识和训练,这给应对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高技术犯罪带来了困难。我们的问题是:在发生了计算机犯罪时如何获取、保存和分析这些作为证据的“数字犯罪痕迹”,并在法庭上合法地出示证据,以利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下面按四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取证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犯罪根源“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①恩格斯这一著名论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犯罪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犯罪与国家、法律的内在联系,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犯罪问题的理论指南。长期以来,我们不敢正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犯  相似文献   

14.
初秋的一天清晨,川东某县棉纺织厂爆出了一桩特大新闻:门吉、田宇两口子自杀啦!这新闻,绝不亚于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从此刻起,全厂2000余号人谈论的焦点只有一个:门吉为何跳楼身亡?田宇又为何要“安乐死”?明白底细的人仨一群五一伙纷纷叹息:这幕不该发生的悲剧,都是赌出来的呀! 这确确实实是一幕赌出来的悲剧。悲剧的起因,仅仅缘于平平常常的——  相似文献   

15.
铁锚 《检察风云》2002,(1):34-35
为让一个犯罪的“局长哥们”逃脱刑事处分,各路高官不惜以身试法,上演了一出“科长包庇、县长伪证、法官枉法”的闹剧。最终,这群贪官污吏无一漏网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绿茶 《江淮法治》2012,(24):44-46
葛丽赛达·布兰科被称为“可卡因教母”,她的势力曾横跨南北美洲,多年来一直是迈阿密罪恶风暴的焦点,堪称“美国犯罪史上的第一大女性传奇人物”。布兰科心狠手辣,靠贩卖毒品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上世纪80年代,数百人死丁她的暴行,包括她的两任丈夫。讽刺的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 ,犯罪也从手工阶段进入到产业阶段 ,并且逐步形成一个真正的犯罪工业。“这个工业有自己的干部、自己的跨国公司 ,这就是对国界不屑一顾的有组织犯罪。……这些组织以合理的方式经营一些非常赢利的活动 ,像赌赙、卖淫或贩卖毒品。这些组织在国际上设有分支 ,并更多地与工业企业结缘 ,而不是与粗俗的犯罪团伙为伍 ,这些组织或多或少地与社会结构融合在一起 ,因此很难被发现。”① 美国学者认为有组织犯罪是“旨在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商业企业。”从类似上面这样的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描述当中 ,我…  相似文献   

18.
魏道培 《检察风云》2013,(19):52-53
美国人很早就认为,胁迫女性实施性行为是一种犯罪,包含偶然夜间行走在阴暗胡同里或在家未插好门而遭遇不测。著名的活动家苏珊-布朗米勒在1975年著书《违背我们的意志》中声明:“强奸是犯罪,是暴力犯罪而非好色。”这一论点当时引发很多争议。今天,许多美国人仍然认为,只有受害者达到高潮才算强奸。许多州立法院要求受害者提交诉讼申请时,  相似文献   

19.
<正> 犯罪学家巴格丹诺娃曾认为:“女性特别是未成年少女的犯罪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志。”近年来,社会上女性犯罪比率日益上升,虽然从整体数量上讲还大大少于男性犯罪,但是这个“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天平日益倾斜,也着实令人堪忧。鉴于女性犯罪情况如此严重,有必要对女性犯罪的特点、类型、原因等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可行的预防对策,减少或杜绝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20.
郑凯方 《法制与社会》2013,(32):283-284
提及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温柔、贤淑,然而古往今来都不乏“坠落天使变恶魔”的故事。在现代社会,女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她们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犯罪日趋增多的问题。也许是无知让她们误入歧途,也许是物欲让她们坠入深渊,也许是畸爱让她们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都有她们特殊的心理过程。本文在近年来女性刑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女性犯罪特点及犯罪心理.希望能为预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