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5):110-112
【社会记录】与孩子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困扰许多为人父母者的难题。他们往往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们则反感父母的唠叨口罗唆,对家长缺少应有的尊重。如何融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有效沟通中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做父母的心愿,是每个家庭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宁宵宵 《新湘评论》2010,(10):51-52
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孩子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为人父母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目送孩子踏上前行的路,同时展开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4.
宁宵宵 《学习导报》2010,(10):51-52
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孩子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为人父母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目送孩子踏上前行的路,同时展开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5.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生活百叶窗     
孩子希望父母——父母在家里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许多孩子说,他们很想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父母在家里应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使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到晚在外忙什么。如可能,父母可偶尔带孩子去单位,让他们感受一下工作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刘老师是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她平时管理孩子十分严格。也很细致。她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最近她班里有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突然间下降得厉害。上课时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讲。于是,刘老师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也没找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这个女同学的父母便与刘老师商议。要求查看孩子锁在课桌里的日记。他们认为,作为孩子的父母,  相似文献   

8.
代妹 《学习导报》2011,(18):26-26
陈铭杰是个9岁的男孩,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小学低年级时,他通过努力,语数还能得优,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逐渐应付不了阅读和写作。老师们对他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他也反复说自己没用……陈铭杰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可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事与愿违的结果让他们濒临绝望——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懒惰,拖拉,粗心,不太聪明……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来到团场工作已经3年了,回首来时路我心潮起伏。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父母很信任我,每当遇到和我有关的重大事情,他们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大学毕业前夕,我做了一个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决定:到大西北去。当我把我的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第一次否决了我的意愿,说什么也不同意,怕孩子将来到了那里吃苦受罪。因为,我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家境虽不富裕可是自力更生找个稳定的工作完全不成问题,对于遥远的西北,那是他们想都没有想到的地方。就这样,为了将来的就业问题我与父母之间展开了拉锯战,我也第一次做了一回坏孩子,我坚持自  相似文献   

10.
付松 《当代贵州》2012,(19):34-35
在斯里兰卡的时候,刘咏秋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到前线去,但丈夫从不让她去。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不能同时失去父母。  相似文献   

11.
张宏梅下岗,无收入,丈夫李养内退,每月收入400元。他们还要照顾父母和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新湘评论》2010,(18):55-55
许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爱,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0):84-86
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后,很自然地就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生作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思考与行事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唐大柏 《湘潮》2005,(12):F0003-F0003
1964年6月13日,我去长沙市育幼院拍摄一组“两个社会两种童年”的对比照片,照片的内容是:在长沙市育幼院里,收容了一批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在党的关怀和细心扶养下,这些孤儿生活得很幸福,正在健康地成长。但到育幼院一看,我就感到这里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固的孩子大不一样,因为他们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很不愿意和我接近,更不愿意拍照片,拍摄难度很大。于是,我设法和他们接近,同他们一起玩,建立感情,让他们知道我是很喜欢他们很爱他们的。当日上午我没有拿出相机,专门陪孩子玩,慢慢地他们不再躲避我了,同我亲近起来,要我给他…  相似文献   

15.
兵团某团有一对从内地来疆打工的夫妇,丈夫叫刘向富,妻子叫徐秀珍,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刘仪,今年13岁,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小患有尿床证,几乎每天都尿床。父母因孩子的病整日愁眉不展,为给孩子治病,他们在新疆求医无效,又长途跋涉到内地求医问药,跑了不少地方可仍无济于事,刘仪尿床如故,家中不多的积蓄也在一天天地耗尽。刘仪父母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常年积压在心头的烦恼和焦虑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这个普通的家庭。 正在刘仪父母茶饭不思,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邻居一位名叫邹玉香的同乡提供了一个“秘方”,刘仪父母喜出望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20):76-78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兴趣班、特长班,恨不得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是,学龄前儿童真的需要精通这么多的才艺吗?精通更多才艺就能保证孩子未来的成功吗?  相似文献   

17.
陈正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抚养权判给了母亲。母亲在县剧团上班,且经常有外出演出任务。很多时候都顾不到孩子,所以孩子得长期随年迈的爷爷(外公)一起生活。七岁时,剧团改制,母亲下岗了.生活所迫,母亲南下广东打工。长期的单亲生活与隔代教育等因素,使他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过于成熟,  相似文献   

18.
富二代突围     
<正>王培霖在8月28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与那些在父母关切的目光中成长的孩子相比,许多富二代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于国外,即便是那些留在国内的孩子,想要像普通家庭一样和父母沟通与相处也十分困难。有些在小小年纪就需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例如一位福布斯排行榜上的服装富豪的儿子,在上海上中学时,整个年级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金钱成了他们的保姆。身兼记者和富二代身份  相似文献   

19.
《党员文摘》2009,(9):F0002-F0002
每年高校新生报到的时候,随处可见拖着行李陪送的家长。庞大的陪送队伍,给高校接待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图记录了某高校陪送家长无处可宿,只能在学校体育馆打地铺的情号。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陪送孩子上学都是出于牵挂孩子在异乡的安危和冷暖。但大学是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走好步入大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了解他们平时服用哪些药物早在父母生病以前,你就不妨将两位老人每天吃的药品名称、用法以及所属医疗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都清楚地记录下来。身为子女,我们必须了解父母的键康需要,无论是他们使用的助听器是否需要换电池,或者他们对什么类型的药物过敏。只有做到这一点。当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帮得上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