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李慧娟  白宇 《新长征》2007,(8):57-5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有一个内容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娣 《求实》2006,2(7):60-61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科学内涵的实质。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妥善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途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们的力量和全部才能。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因此说,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和人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志国  赵勇 《世纪桥》2011,(1):10-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赵晓芬 《求实》2008,4(3):33-35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史是个人与社会统一发展的历史.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只有社会与个人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有一个内容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杨奎 《实事求是》2006,191(4):10-1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关于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中实现全面发展、彻底解放和自由飞跃的最高价值目标的构想。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是因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构建社会和谐过程是理想与信念、历史与选择、现实与价值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2.
月读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 吴俊杰、张红等编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45.00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必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大智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哲学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要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理想追求,是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和谐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人是社会和谐的责任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自身要和谐,必须使自己的期望适度。期望过低过高都不行,甚至危险。化解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期望调节。加强期望调节,能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形成共识,求得心理平衡,保持期望适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沈成宏 《唯实》2009,(1):59-62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广义的文化和谐。文化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文化公平主要体现为精神方面的权利和要求,具有深广的价值意义。文化公平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动力,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实现人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为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协调系统,包含三大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本性回归,人与人的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实的延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三大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东旭 《世纪桥》2009,(7):50-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社会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就是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人的发展,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王家芬 《求实》2005,3(12):42-43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实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