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资 《人事天地》2006,(7):38-39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猫腻”至关重要。本文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给出相应的回答思路和参考答案。读者无需过分关注分析的细节,关键是要从这些分析中“悟”出面试的规律及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2.
面试是求职者在应聘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一道坎,也是与招聘公司互相了解的一个过程,其结果往往决定着应聘者的成败。下面将面试的方法及其应对策略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希望能够帮助读者顺利通过面试。  相似文献   

3.
志明 《人事天地》2006,(7):54-55
上个月初,某银行进行公开招聘,招聘秘书一名,要求中文专业或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尽管职务只有一个,却有近千名的应聘者投递了简历。经过层层筛选。我终于从近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面试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黄家斌 《人事天地》2006,(10):16-19
这期的“考官赐招”栏目,我们邀请到了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黄家斌经理,他围绕企业的招聘面试全过程,细致、周到地谈了应聘者如果做好面试准备、如何应对面试等问题,非常具有指导性。这可是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十年的HR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帮助广大求职者在“应战”企业面试官前,做好“知己知彼”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英特尔:用企业文化招揽精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在应聘世界著名企业时,往往大败而归。比如说,有些应聘者在初试、笔试过关之后,到面试这个环节上却出了问题。究其原因,自然与专业、能力、招聘计划等因素有关,但同时还与应聘者对企业了解不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勇 《人事天地》2010,(10):4-4
有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打字员。在人才招聘会上,有许多中专、职高毕业的女孩前来报名。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大声喊:“不要拥挤,不要拥挤!大家先填好报名表,我们会电话通知进入面试的人选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主要通过向应试者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情况或素质。同时,观察也是主考官面试过程中的另一项主要测评工具,这就要求主考官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运用视觉主要是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它不仅要求主考官在面试中要善于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而且要能指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人的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部双眉紧锁,带着明显的苦恼焦急或压抑的神色。总之,主考官可以借助对应试者面部表情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应试者的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情绪、态度等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1.注重穿着。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着整洁大方,以改善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2.心态平和。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面试一时失利,也不要以一次失败论英雄。3充满信心。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面试答题中,特别是回答观点类问题的时候,很多考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去扩充自己的答题内容;有想法但是抽象不m来题目要表达的观点;遇到题目需要举例予去论证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例子。通过对“木桶定律”的分析,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小桶象衙为一个单位、企业或人,可以代指需要分析的某一现象或事物。  相似文献   

10.
以乔哈里窗(JohariWindow)沟通模型为基础,结合电视求职真人秀《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中的真实案例,探讨应聘者在面试互动过程中实施印象管理的沟通方式、印象风险以及风险规避策略。应聘者可通过暴露隐藏区、探索盲区、突破封闭区三种信息呈现手段来扩大公开区域的信息共享,增进招聘方的认同。然而,公开区的信息扩张有可能导致应聘者的印象风险,为了规避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等信息传播的偏差,应聘者可以采取聚合策略、期望破坏策略、自我客体化策略、危机印象管理策略等,对其求职印象实施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11.
如今,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都青睐一张纸的简历,不少招聘单位甚至公开反对求职者携带厚厚的简历前来应聘,打出招牌,明文规定只收一张纸的简历。在江苏南京综合性人才招聘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打出的招聘启事最后一句要求,应聘者的简历不能超过一张A4大小的纸。招聘人员说:“这样可以节约我们的时间,也节约了应聘者的时间,大家都方便。”  相似文献   

12.
在面试备考中,特别要注意几个心理上的误区: 一是井底之蛙型。这类考生笔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很优秀,对自己充满自信。但是笔试与面试不能同日而语,笔试考察的是考生已经具备的“显能”,而面试是考察考生适应岗位的“潜能”,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核,考察的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协同性。所以,在这类考生中容易产生“只要稍加努力,别人无法超越”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招聘情境中人格测验作假的模式可能有所不同。先前研究较多关注岗位信息的影响,目前逐渐有学者认识到组织信息的重要性。在三项研究中,我们通过操纵岗位与组织文化信息,发现应聘者会表现出与招聘情境相适应的人格测验作假行为。具体而言,在应聘不同岗位或不同组织文化的工作时,应聘者对相匹配的人格特质的评分显著增加。理想员工形象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感知自我差距的调节作用在部分维度上出现,支持了图式采择模型。人-岗匹配与人-组织匹配分别从微观与宏观角度对个体的作假行为产生独立影响,其影响无法抵消或叠加。  相似文献   

14.
肖晰 《人事天地》2006,(9):28-28
朋友春是一位老实木讷的人,在他去参加一家银行的职位招聘面试前,我想他肯定“没戏”,谁知他竟在众多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春说,其实那次招聘面试也谈不上幸运,他只是老老实实办事,规规矩矩说话,缘于此才使他得到了公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5.
面试不是一场简单的智商测查,也不是一场纯粹的情商考查,它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较量,不单需要考生对于面试知识要理解到位,更需要考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言谈举止自然、得体、大方。如何在面试中良好展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呢?有3个方面的细节特别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有的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神一样的对手,而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自己。面试考生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面试中,常常有一些考生无话可说、说话不连贯、胆怯。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一个考生的能力素质问题,深层次分析,这些现象的出现与考生的某种心理状态有关系,特别是受焦虑、不自信等方面的影响最甚。深入挖掘考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猎手     
李英 《人事天地》2006,(7):50-50
微软以及其它许多公司在面试中都有一个“秘密测试武器”,这个秘密武器通常被称为“挑战”。我的一个朋友没有通过微软的面试。面试后,我与他共进晚餐。他抱怨说:“我恨死那个主考官了,他简直是个蠢货。他连皮亚诺公理这样的基础知识都不懂!”我的这位朋友对此感到愤怒,因为他觉得之所以面试搞砸,是这个主考官对所谈论话题的无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唐龙 《人事天地》2010,(12):5-5
求职过程中,面试可以说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要想在面试中成为胜利者,要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就连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也不能忽略。心理学家指出,面试时一定要避免六个负面小动作。  相似文献   

19.
秦月 《人事天地》2006,(7):73-76
世界500强企业是众多毕业生理想职业的圣地。这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都有其独特之处.除了专业知识,他们往往更看重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整体素质,他们很看重应聘者的发展潜能,是不是一块可造之才。所以,那些看似古怪刁钻的题目便一个个地冒了出来,考快速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谜语、脑筋急转弯的题都一一“粉墨登场”。本期“考题赏析”选编了部分500强企业的招聘笔试题,并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还在人才市场和求职网站上四处撒网?你是否还在为与海投的简历不成正比的面试机会而黯然神伤?在劳无所获之后,不妨静下心来,进行一次关于职业生涯的对话,探讨一下“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依照这个“真实的自己”寻找职业生涯的方向,才能像“如其所是的玫瑰”一样,绽放自己的光彩,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