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2.
一、反对和遏制“台独”是当前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1、台湾岛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民进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政局形成了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但民进党的势力在不断扩张。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时,泛绿的支持率仅为39%,2004年的选举中,泛绿的支持率达到50%,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在2004年12月的台湾“立委”选举中,泛蓝取得114席(上届为115席),勉强维持原来过半的格局,泛绿赢得101席(上届为100席),其中民进党为89席,仍为“立法院”第一大党。从支持率方面看,泛蓝由上届49.7%下降为46.85%,泛…  相似文献   

3.
各方关注的台湾“二合一”选举已于12月1日晚决出结果:在县市长部分,民进党的席位从12席降至9席,国民党9席,其中有从民进党手中收复的具指标意义的台中、桃园两县,再加上亲民党与新党所得的3席,共12席,泛蓝军获得小胜。但在“立法委员”部分,新党仅得1席,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仅得68席,堪称大败;亲民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1日,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揭晓以后,岛内外对台湾政治走向有两种估量。一种认为,此次选举,民进党以87席夺得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加上台联的13席,被解读为台湾民意向“台独”方面摆荡,民进党陈水扁政权将挟此资本,在两岸关系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几乎看不到任何转圜的余  相似文献   

5.
台湾政党轮替后的第一次“立法院”改选和县市长选举于12月1日晚揭晓。“立委”选举部分总投票率66.16%,国、民两党局势不变。民进党在此次“国会”改选中顺利取得第一大党的地位,攻下87席、得票率33.38%;原本在“国会”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只取得68席、得票率28.56%;亲民党和“台  相似文献   

6.
刘红 《台声》2008,(2):15-17
“2008选举”事关立法权和行政权换届,成为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的关键。此次选举的重要性、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蓝绿两军拼死相争。1月12日,争夺立法权的选战已经结束,选民投票率为58.5%;在总共113席的“立法院”中,国民党81席,民进党27席,无党联盟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1席;政党得票率国民党51%,民进党37%,新党4%,“台联党”3%,其他4%;“反贪腐公投”和“追讨国民党党产公投”投票率只有26.34%,“公投”不成立而失败。泛蓝军获得“立法院”四分之三席位。民进党失去保本席位,这一结果是台湾民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萧师言  孙香兰  于扬 《台声》2006,(1):12-14
2005年12月13日晚,早就被炒作为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决的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在23席县市长中,国民党拿下14席,其他泛蓝势力拿下3席,而民进党只拿到6席,台湾媒体立刻作出“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的评论。“民进党兵败如山倒”,“台湾政治大地震,民进党的地方版图一下子倒退16年”之类的文章充满台湾报纸。还有媒体认为,这次选举将牵动着2008年的台湾“总统”选举,并对台湾未来政治走向及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民进党从未经历的惨败“三合一”选举的县市长部分,中国国民党由原来的8席增加至14席;民进党则由原来的10席下降为6…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备受关注的台湾第13届县市长选举,经过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角逐,于1997年11月29目投票揭晓。这次选举是在台湾地区第四次“修宪”决定“冻省”、县市长地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要选举,被视为台湾政权的攻防战及下届“立委”与“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其结果对岛内政局、各派政治力量消长和前途发展以至未来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一、此次选举的特点此次选举结果,在23个席位中,国民党由上届的15席锐减为8席,民进党则由上届的7席增至12席,无党籍候选人获得3席。这次选举有以下特点:(一)朝野各党派在选举议题、具体…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一次台湾“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的席次有较大增加,已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如何看待这一结果,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估选后台湾岛内局势和海峡两岸关系的走向。 一年多以来,台湾经济陷入了5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在任何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和地区,选民都不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13.
<正>1月13日,岛内两项选举结束,民进党虽得以延续执政,却与上届选举相比流失258万余票,得票率仅40.05%,被外界讽为“惨胜”;在台“立委”选举中,民进党从原有的62席锐减至51席,丧失台“立法院”主导权。可见,民进党当局的苟延残喘是违背岛内6成要求“下架民进党”主流民意的,未来台湾社会对民进党从增加两岸关系对抗并从中牟利的担忧将成为现实,民进党当局将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九合一”     
《台声》2014,(12)
<正>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九合一")落幕,选举产生了全台22个县市的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据台湾当局选务主管部门统计,在全台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得6席,民进党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县市议员席位方面,国民党共获得386席,民进党获得291席。此次选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9,(12):5-6
台湾地区12月5日举行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投开票,17个县市长席位中,国民党获12席,民进党4席,无党籍1席。经此一役,国民党执政的县市丢失二城,民进党则从蓝营手中夺回一席。  相似文献   

16.
1月11日,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以817万票对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的552万票以及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的61万余票,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连任;“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获得61席,国民党38席,台湾民众党5席,时代力量3席,“台湾基进”1席,无党籍5席。  相似文献   

17.
对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影响的“二届立委”选举,已於1992年12月19日尘埃落定。出乎国民党所意料,它的得票率仅为61.67%,在总计161席中只得102席。更出乎国民党高层人士意料的是新国民党连线的26位参选者,除王滔夫一人外,均榜上有名,赵少康更是以第一高票荣登榜首;而集思会的25位参选者,有10人落榜,集思会频於解体。反之,民进党得票率高达36.09%,取得50个席位,国民党首次无法掌握“立法院”的2/3席位。选举结果表明,“国民党事实上已面临了迁台以来的最大危机,也面临了是否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8.
彭韬 《黄埔》2020,(3):22-24
2020年1月11日台湾大选落幕,蔡英文胜韩国瑜265万票连任,民进党以61席过半继续成为台“立法院”第一大党,台湾政坛再次形成绿色绝对统治,并确定了“绿大于蓝”的政治版图。民进党靠“民粹”斗争起家,蔡英文执政4年,政绩乏善可陈,为争取选票,只能变本加厉地攻击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倾中”,营造选民支持国民党就是变相“卖台”的政治氛围。蔡英文上述动作意在将岛内普通政治斗争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决,将选举矛盾导向统“独”矛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为选战加分。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选举终于落幕了,民进党成为第一大党,这说明台湾政治的本土化进程加快了。人们通常把民进党看成是台湾本土的政党,现在它在“中央民意机构”中占第一位,加上其他政党中的本省籍“立委”,已经大大超过非本省籍(即外省籍)“立委”的席次。外省籍力量进一步削弱,这本来是必然的趋势,但它来的比人们的预料要快。 国民党长期以来被看成是“外来”的政党,一直得到外省籍人士的支持,尽管后来分裂出一个新党,国民党也逐渐本土化了,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还不是“正牌”的本土政党。原来支持国民党的地方势力已经不是它的“铁票”了,在地方上、在本土民众中(特别是中南  相似文献   

20.
马康庄 《台声》2005,(6):32-32
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出人意料之处。民进党得票率42.52%,当选127席;中国国民党得票率38.92%,当选117席;“台联党”有7.05%的支持率,当选21席;亲民党得票6.1%,当选18席;新党只得到0.88%的票,占3席。其余席次归各种党派联盟。整个投票率只有23.3%,创下台湾选举史上的新低。评论者对亲民党这次疲弱的表现讨论的比较多。去年底“立委”选举时,亲民党尚得到15.1%的选票,这次在比率上骤减了60%,可谓大幅度的滑落。各方在选前就十分不看好亲民党,原因甚多。首要因素当归咎于党主席宋楚瑜拒绝与国民党合并,又与陈水扁合作。亲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