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法制与社会》2011,(11):48-50
由于各大中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且楼市投机(投资)也很旺盛,加之各路“买家”大举涉足,近年来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相继进入房价疯涨、成交量飙升的癫狂状态,中低收入群体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抱怨之声四起,  相似文献   

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仅仅一年时间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席卷全球,迅速发展成影响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直到现在都无法消弭,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危机到迪拜债务危机,从冰岛经济崩溃到希腊债务危机,无不能看到其阴影。而在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股市大幅度下挫后,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但随之而来就是2009年楼市房价疯涨,楼市泡沫越吹越大。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正式房价过度攀升,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机构应该吸取的教训,对当前的住房贷款政策进行反思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楼价的悬念     
朱伟一 《法人》2005,(9):34-36
楼价变数实在是太多,所以如果要在楼市这个地方弄潮,只能打无把握之战。中国楼市如果垮掉的话,多半是先从商业用房开始要想发大财,大老板和市井小民都一样,主要投资股市和楼市。经济有两只飞轮:股市和楼市。中国两只飞轮现在已经脱落了一只,股市已经进入了熊市的持久战,股市已经成了阿斗,任你千呼万唤,投资者就是不肯出来。那么楼市呢?楼市变数太多,忽晴忽雨。如果购房只是为了自己住, 那并不怕房价涨涨跌跌,因为房子反正并不出手,房价涨跌,与己无关。如果是投资,面对房价涨跌,不免是要心惊肉跳。如果楼市已经成了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那么楼市到底有什么悬念?  相似文献   

4.
资讯台     
楼市冬日,经济拐点?与早已跳水的中国股市不同,中国的楼市慢了半拍。但仃人说,奥运之后,楼市可能要紧跟股市的步伐。特大城市的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这预示着,过去十年曾经高度繁荣的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一样,出现了转向。  相似文献   

5.
尹聪 《公民与法治》2013,(10):10-10
房地产市场勃兴十年间,各色人物、机构纷纷发声预测房价,部分人信“专家”预测损失惨重。由于相信“楼市专家”的预测,黄涛卖掉了深圳的房子。三年后,他浮亏了约六七十万元。他关注几个“楼市专家”看空房价的表态,2009年底,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中国楼市正面临新一轮震荡,量价齐跌的局面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7.
霍震 《刑警与科技》2013,(10):94-95
<正>近几年楼市的低迷,使整个楼宇对讲行业也弥漫着一股低潮和冷意,但实际上这应该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楼宇对讲市场由前几年的跃进式发展回归到理性发展时期,这对楼宇对讲行业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反而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中国楼市出现了这么多的波  相似文献   

8.
今年买房政府有啥优惠政策?住房制度改革是1999年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作为向住房制度改革目标过渡的重要一年,今年即将陆续出台的房改措施将使中国的普通群众最终告别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是北京楼市进入个人购房后的第一个交房高峰年,随着大量楼盘交付入住,北京楼市进入了“多事之秋”。先有现代城等项目的室内空气污染事件.又有都会华庭、曙光花园、中海雅园等的物业管理纠纷。如今,家门里的事又闹到了公众场合——房展会场,朝阳园、东环18的业主大闹展台。常有抗议业主出现在展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金九银十”又已到来,楼市“量跌价涨”的行情似乎不为所动。房价与地价齐头并进,业界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楼价的逐步下滑,成交量的萎缩,中国楼市已步入深秋。随之而来的,中国整体城市建设也受到影响。这就为借中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火热发展的中国安防市场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那么,这到底给中国安防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中国安防市场是否能经历起这场由炎夏到寒冬的考验呢?  相似文献   

12.
年终岁尾,不甘低调的陈光标再次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目光。这次,他搭上的是远比慈善更能牵动老百姓神经的"楼市"话题。  相似文献   

13.
买房人经常会遭遇楼市欺诈.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笔者调查收集了5个典型实例,请消协专家对照有关法律支招,针对这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出了维权五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业有没有泡沫,谁说了算?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此文在业内被称作"121号文件",此文对楼市形势的分析,让中国房地产业感到了萧杀的寒冬迫近.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定调引发了楼市的强烈关注。"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百余字,为2021年的楼市盖了棺,也为2022年的楼市定了调。  相似文献   

16.
美国游说产业欣欣向荣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经济遭受到两次大衰退,第—次由网络泡沫爆破引发,第二次由房地产泡沫爆破引发。实际上前一次衰退还未恢复,后一次已到来,因此这十年的美国经济总体上很不景气。但是,有一个行业却是一枝独秀,逆风而上,丝毫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这就是美国的院外游说产业。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近几年房价的高烧不退,眼下楼市价格松动的迹象已现端倪。开发商频掀折扣大战,银行下调房贷利率揽生意……但市场成交仍然低迷,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重。十字路口的楼市,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欲扬先抑?进入2008年,楼市悄然发出了新信号,使得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涨幅开始趋缓进而  相似文献   

18.
龙年春节刚过,人们一上班,就迎来了一系列来自楼市的消息,“北上广”等地出现了零成交、几套、十几套的“最差”楼市成交量,令龙年房地产市场开年就遭遇“下马威”。调控重压下的春节楼市,全国各地的成交数据极为惨淡。从已经发布的成交数据可以看出,重点城市楼市成交量全面下降,成交数据持续走低。不仅成交量惨淡,价格也出现下降。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t月份,北京商品房住宅均价17560元/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的22985元/平方米下调了23.6%.  相似文献   

19.
一团乱麻     
《法律与生活》2010,(8):M0001-M0001,3
“清明节气雨纷纷,房价高得迫人魂。”清明节期间,就在网上发出这句“打油诗”的同时,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六篇评论,对楼市泡沫和地方“土地财政”给楼市带来的投机效应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人民日报》近日也以“追问中国楼市·民生三问”为题,展开房地产市场的系列分析和报道,三篇报道都聚焦民众关切的要害,也是当前业界迷茫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民生"一词犹如泰山之重,承载着十数亿人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老百姓的诉求从街头巷尾汇聚而来,朴素而又直接:"房子何时买得起"、"看病何时不用排三小时的队"、"孩子何时能就地上学"……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