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村的干部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锅碗瓢盆没有被刮跑,锁没有砸,门没有拆,是很好的事。”庐山会议后,随着新的“大跃进”的启动和农村人民公社一系列“左”的政策的出台,造成了比1959年上半年更为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农业问题,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  相似文献   

2.
1958年全国在一片“大跃进”的热潮中,人们主观地认为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已取得一日千里的发展,现在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于是将原本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为“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那么,为什么1958年将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定名为“人民公社”呢?本文试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调整     
《湘潮》1992,(4)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60年代初形成了连续3年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湖南也同样如此,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月21日至27日,省委召开全省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问题,从此开始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充实和加强农业。调整公社体  相似文献   

4.
略论农业“大跃进”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8年至1960年的农业“大跃进”,本质上是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由于在此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重新配置,加之受“大跃进”期间农村生产关系急于过渡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这就导致了1958年粮食丰产不丰收,1959年和1960年粮食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孙保定人民公社作为我国农村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从它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诞生,到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而逐步解体,存在了20多年。其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在政策和体制上对人民公社作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问题后,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纠“左”.面对一些地方刮起的“穷过渡”风,他强调要弄清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并着手调整一些过高的生产指标.面对市场紧张和农民瞒产私分等情况,他强调要从所有制上解决问题,在人民公社内部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继续调整过高的生产指标.1959年4月八届七中全会后,毛泽东继续努力纠“左”,同时力图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以统一全党认识.毛泽东纠“左”的努力是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进行的,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的一些言论超出了他的认识范围,由此纠“左”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们对他纠“左”的努力,是应该给以积极评价的.  相似文献   

7.
<正>1959年秋冬季节,各省、市、自治区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情况的调查,调查的情况由新华社汇集后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编辑成两大本《农村人民公社调查汇编》,于1960年5月下发各级党委作为指导人民公社工作的参鉴。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公社誔生一年了,在过去一年当中,这个崭新的社会组识形式不但巩固地站稳了脚跟,而且日益显著地发挥它的优越性。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证明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是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产  相似文献   

9.
很少有人听说过“上海人民公社”这个名词。“人民公社”不是都在农村吗?怎么上海也有了“人民公社”?确实,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中,上海“蹦”出过“人民公社”,但是,只有短短的20天就“寿终正寝”了。 1966年9月13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群众大会上,周恩来明确宣布,上海市委是革命的。但没过半个月,江青一伙就在北京与北京大学的聂元梓等人密谋搞垮上海市委。于是,聂元梓等人窜到上海,公开  相似文献   

10.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到突破计划经济模式,构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四川的农村改革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在广汉金鱼公社推行"包产到组";第一个组建县级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第一个实行以财政包干为主体的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第一个实行粮改,取消粮票.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不断延续,伴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历史,对农村改革进行深刻认识,作出客观评价,无论是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而在农村,一场以“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为显著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亦风起云涌。对此,农民意见很大。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调查,也觉察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人民公社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等“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地区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逐步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58年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为调整的序幕,主要对人民公社生产关系和国民经济指标进行调整;从"八字"方针确定到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前为第二阶段,主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进行全面调整;从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为第三阶段,民族工作在政治领域"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调整却在曲折中继续进行。这一时期民族地区的调整,在我国民族工作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对民族工作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实现由“快走”变“快跑”,就必须解决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三化”问题,而“三化”都与“三农”有直接关系。目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自然灾害、农村现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以及农村“两个剩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洮南市委通过主要抓“四个调整”实现四个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生产结构和总量对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是村民自治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根本原因是通过两个直接原因起作用的:其一,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在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后必然要求在政治上享有相应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而日渐式微的人民公社无法维护村民的利益。在这种现实的矛盾面前,农民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自发地创造了村民自治这种基层管理方式。其二,党和国家基于对社会规律——尤其是生产关系必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要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根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主动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对农民的自治行为予以支持,也进一步推动了村民自治的产生及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庐山会议后,中共党内“左”的思想再次泛滥,使中共前期的纠“左”努力被迫中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渐冷静下来,采取各种措施继续纠正“左”的错误,解决农村严重的危机。毛泽东非常关注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在他的推动下,公社所有制规模最终退到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以其为基础的新公社体制逐步建立起来,有效解决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仍然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邓智旺 《党史纵横》2004,(12):26-27
1958年秋,人民公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一直坚持到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供给制的广泛推行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7月,全国农村开始办人民公社。8月7日,人民公社的第一个章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产生了?思蛘旅魅饭娑ǜ萌嗣窆缡敌泄ぷ手频耐保敌辛甘彻└啤H嗣窆绲墓…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社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公社自1958年建立到1984年全国撤社建乡的基本完成,在我国农村延续了20多年的时间.人民公社时期是党史、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对近几年学术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纠“左”的努力一 1959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3月25日下午,会议在上海锦江饭店礼堂举行。毛泽东就人民公社问题讲话,提出了十二个问题要大家讨论,其中就有生产小队部分所有制和旧账要不要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反映特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特殊性质上,并且片面夸大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作用.加之对所有制的理解也是片面地看作只是财产的归属,否定了生产关系一般的社会属性,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不断掀起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升级运动,以为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要求;二是完全否定商品经济,排斥价值规律的作用,以为“商品”、“价值”、“货币”都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反商品经济之道而发展,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这种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片面认识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这已为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