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我国传统德治理论与实践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德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产物.先秦儒家提出了政治伦理化的德治理想,西汉以降,经儒法互补合流形成了"德主刑辅"的德治模式,这种现实的德治模式以道德教化制度化和伦理法的实施为核心,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厘清传统德治的内涵及实质,对于我们今天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3.
一、"以德治国"思想是我党治国方略的创新与完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断,是我党治国方略的创新与完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安邦经验的精辟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深刻借鉴。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历代圣贤都崇尚德治。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批判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和优秀成果,坚持继承传统,着眼时代,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创新,通过多层面的理论探讨,促进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晓  张桂珍 《唯实》2001,(12):63-6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领导我国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对中国传统“德治”内容的批判和继承 ,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教训及其整治措施的借鉴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正确把握“以德治国”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对于认识和实践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的时代性现在有一些人对“以德治国”的认识有些偏差 ,认为 ,中国历史上早就提“德治”了 ,结果怎样 ?德治不过是儒家用以骗人…  相似文献   

5.
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伦理道德为传统政治实践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和依据,但也存在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治国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晶。二者既有着历史的传承和内在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存在着时代差异。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它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道德教化,还主张以德选官、任人惟贤.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体现了对传统德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德治观的现代超越。应该说,重视道德的力量和作用的主张并非现代人的新发明,而是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先贤们已经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略,有持以智治国论者,有持以法治国论者,有持以力治国论者,有主无为而治者,有主仁政德治者。相比较而言,前四种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曾有过一定的政治实践,但毕竟影响较小,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的仁政德治影响最为深巨。自汉代始,儒家的德治主张开始真…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分析比较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与儒家"德治"思想,通过分析比较,学习领会江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伟大现实意义,唤起人们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并把它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这一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治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除了必须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还必须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德治与传统德治的区别。首先,两种德治的本质不同。德治传统是中国悠久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对后世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号召人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为此,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德治”思想,应采取“批判继承,弃糟…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内含着对儒家"德治"理念的合理概括与理论提升,体现着道德对政治的人文、情感观照."德治"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光辉的部分,其主体系指统治者或管理者阶层,其内容则包括以德正己、以德利民、以德养廉、以德立公等.若以西方近代法学为参照,儒家的"德治"不属于"人治"的范畴,故"以德治国"与现代民主、法治并非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建构一个道德、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黄明理  颜长青  余小江 《求实》2005,(11):68-71
对"以德治国"的疑问源于对"以德治国"真谛和时代背景的非本质把握以及片面的求异思维."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是对道德作用理解和治国理念选择上的一个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国古代“礼法结合“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法治社会下的“以德治国“思想继承了传统“德治“思想的精髓,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践行和发展,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涵义与内容,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迫切需要运用教育来加以贯彻实施,分析了加强法治教育、德治教育是贯彻落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揭示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毫无疑问,儒家的德治是同人治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以德治国”和古代的德治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古代的儒家的德治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上,是人治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而“以德治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明确了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要切实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应统一思想,增强对法治和德治的认识,牢固树立法治与德治统一、并重的观念。1.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浅谈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00年5月,他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又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邓增良  刘蔚 《求实》2003,(2):47-49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是治国方略的大突破.当我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时,不能错误地认为法律本身是万能的,也要注意加强德治建设,以达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它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道德教化,还主张以德选官、任人惟贤。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