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6,(11):35-39
脱贫攻坚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史。30多年来,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消除贫困的道路,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七彩云南,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仍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难点。最近,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永善县开展了"脱贫攻坚"课题调研学习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永善县溪洛渡、细沙、务基等多个乡镇参观学习,就永善县脱贫攻坚的成功做法专访了永善县县长傅再胜,听取了永善县县委副书记陈祥、县委办主任曾国才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介绍。经过认真整理,现把永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阶段性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刘建文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6,(10):40-44
扶贫攻坚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全面奔小康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努力补齐贫困短板,科学开展好"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了解和学习好云南各地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最近,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东川区开展了"脱贫攻坚"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东川区阿旺、铜都等乡镇(街道)和基层单位参观学习,听取了东川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和基层群众的介绍。经过认真整理,现把东川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阶段性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刚 《创造》2015,(3):51-54
一、背景和源起 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根本上改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貌.  相似文献   

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立足广西区情,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取得了"八七"扶贫攻坚的胜利。进入新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贫困山区群众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区贫困地方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贫困人口多、贫富差距大、生态环境恶劣和农民综合素质低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有机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共同进步,不能发展了一地方而忽视了另方,重视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这对我们扶贫战线的同志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们在20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扶贫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在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缓解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不同阶层的谅解和沟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也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将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为…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顽疾,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作出系列深刻的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价值维度上,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实践维度上,诠释了扶贫攻坚的举措;在目标维度上,回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顽疾,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作出系列深刻的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价值维度上,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实践维度上,诠释了扶贫攻坚的举措;在目标维度上,回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从扶贫开发的时间进程维度和扶贫开发规划的顶层设计角度来阐述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战略调整。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把握致贫原因、滴灌式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指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体系的建构要素;并从精准扶贫目标、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主体、精准扶贫过程等方面分析了精准扶贫治理模式转型,认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政策的丰富拓展。精准扶贫的治理突破路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全面全程精准化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格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从扶贫开发的时间进程维度和扶贫开发规划的顶层设计角度来阐述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战略调整。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把握致贫原因、滴灌式的精准帮扶、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指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体系的建构要素;并从精准扶贫目标、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主体、精准扶贫过程等方面分析了精准扶贫治理模式转型,认为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政策的丰富拓展。精准扶贫的治理突破路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全面全程精准化的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格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3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享誉世界的"中国式扶贫开发之路",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然而,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中国式扶贫"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一直是农工党的优良传统。在毕节,从最初的"扶贫先扶志,致富先育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好抓手、好平台。海南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建省办特区17年的努力,农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条件大大改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等各种原因,贫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目前全省还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5个贫困乡镇和720个贫困村。这些地方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小、生活质量不高,仍然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贫困地区而言,抓好扶贫开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好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佳的抓手、最直接的平台,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  相似文献   

13.
钟振 《当代广西》2012,(4):8-10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广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历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作为始终不渝的庄重承诺,作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地开展扶贫“接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历史性机遇,超强度、超常规地推进扶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贫困地区发展目标实现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为贫困地区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光彩新村、光彩小学。近期,又在宁夏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新的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采用“移民搬迁、封山造林、推广科技、发展养殖、劳务输出”的新思路,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促进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进步发展。图为统战部投资为西吉县黑窑洞小学进行校园建设。宁夏扶贫开发有新思路@王伟 @张存喜  相似文献   

15.
正为配合卢龙县委开展的加强基层建设年暨千名干部"联村帮建"活动,将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推向深入,卢龙县残联结合实际,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农村就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今年开春以来,卢龙县残联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木井乡高柏各庄、康各庄、张柏各庄、西顾庄、木井村,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就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寻求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好点子、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未来十年,我们要针对扶贫开发的新特点,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未来十年,我们要针对扶贫开发的新特点,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5,(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党全社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近年来,全国各地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  相似文献   

19.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我国建立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分别针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深入推进,两项制度分立实施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忽视农民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农民在经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必须从贫困地区的现实状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贫困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不少地方贫困程度很深,贫困面很大,解决贫困问题必须从贫困地区的现实状况出发,实事求是,解决贫困问题。1993年,区党委、政府根据我区的贫困状况,提出走就地扶贫开发与异地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在搞好就地扶贫开发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特别恶劣,资源特别贫乏,就地开发不能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的石山地区特困人口实行异地安置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石山区25万特困人口迁移安置,到有土、有水、交通相对便利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