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保障合议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落实办案责任制已成共识.然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审与判相分离,合议庭独立审判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法院独立审判而非合议庭独立审判的理论误区、法院内部权力结构的等级化以及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与落实合议庭独立承担责任.应当从规范院庭长的审判管理与监督权,排除地方权力对法院系统的干扰,严格规范现有审级监督形式,健全法官履职保障机制,畅通监督制约渠道以及完善合议庭责任承担机制等方面加强对合议庭独立审判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本刊杂志社联合举办了重庆法院第三届智库专家论坛暨审判运行内部分权制衡机制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内部分权制衡原则下的审判运行机制、司法公开与审判运行机制、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运行机制等3个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文即是由此次研讨会而形成并深化的关于审判管理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汪峰  瞿万勇  肖锋 《法制与社会》2011,(10):113-114
审判公开是维护审判公正和司法公正强有力的措施手段,同时又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项制度。当前,审判公开至少存在司法环境差强人意、认识理念存在欠缺和制度上一些做法错误等问题,有必要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重要司法制度,创制者欲以其来解决冤假错案频发、案件质量低下等问题,但实际上,审判委员会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运作中均存在着较多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审判工作的需要了。本文就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起源、弊端等问题做出分析论证,并就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废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清代民事审判依据学界观点颇多,本文主要分析两派代表性观点,在其基础上考察情理法的内涵,通过案例和实证分析来考察二者关系,从而最终得出情理和法皆为司法裁判依据,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导致了两派学者观点的对立,两派学者实质上是无分歧的。  相似文献   

6.
法院如何恰当配置内部各主体、各层级的职权,合理确定各主体、各层级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符合审判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审判运行机制,是我国人民法院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任务。C市人民法院在审判职权的配置与界定、审判流程的建立与控制、审判动态的监督与把控、审判绩效的评价和考核、信息技术的植入和运用等五个方面的探索,正逐步接近其构建“权力关系清晰、主体职责明确、监督制约到位、资源配置优化、审判活动透明、内部流程顺畅、指标导向合理、科技全面支撑”的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之目标。鉴于构建法院审判运行机制在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微观基础的塑造、我国法院规范化发展、法院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意义,C市人民法院的实践能为其他司法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为了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各地法院对审判方式及其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作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在审判实践中仍旧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审判独立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现行司法改革的瓶颈问题,要突破制约司法独立的体制化困扰,核心在于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引言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工作的不断发展、案多人少矛盾的逐步凸显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法院管理模式下审判工作出现了越来越多涉及公正与效率等司法审判核心价值的问题与困难.面对新的形势,审判管理工作愈来愈受到各级法院重视.应该说,各地法院就审判管理改革进行的诸如建立统一质效指标体系、设立量化考核体系、成...  相似文献   

10.
司法地方化、审判权行政化使当下行政审判陷入困境,因此亟须设立专门行政法院。在分析我国行政审判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审判体制提级审判和交叉审判改革予以详细阐述。考察域外行政法院的实践,分析行政法院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对独立行政法院系统和专门行政法院体系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最终从我国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选择建构专门行政法院的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莹 《法制与社会》2011,(1):120-122
合理行使裁量权是法官正确判案的重要务件,这一点在民事审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民事审判裁量权的合理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阐述了民事审判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进而对实践中行使民事审判裁量权的各种情形和一些弊端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从加强立法、完善程序、提升法官素质和促进审判独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成小爱 《北方法学》2023,(6):123-134
2021年《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以远程方式审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方式。远程刑事审判与传统审判既有共性,又在审判理念、诉讼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作为以效率为价值导向的审理方式,远程刑事审判呈现出限制权利的审判、介于书面审理与言词审理之间的审判形式等特点。由于存在这些内在局限,因此实践中大规模应用欠缺正当性。作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审判形态,远程刑事审判为数字时代审判方式的革命性重构,其在整个刑事审判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并非传统线下审判方式的远程化或自动升级。因此,传统的审判理念与原则在远程审判中作用空间有限,理论上用传统审判应遵循的理念、原则来质疑远程审判的正当性并不恰当。基于远程刑事审判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未来首先应当赋予远程刑事审判在整个审判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重塑,从而实现技术与规则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抗式刑事审判至少包括以下四种不同的内涵:字面意义上的竞技式司法、比较法意义上的普通法系审判、技术意义上的对审式审判和控辩主导式审判、理想类型意义上的纠纷解决式审判。对抗式刑事审判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又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参酌最后两种定义的合理部分。对抗式刑事审判应界定为由控辩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主导且在严格规则规范下的审判,裁判者在该程序中通过理性的方法判断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5.
审判规律是审判活动各要素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联系。审判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二者是主从关系,因此,审判管理必须尊重审判规律,使审判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审判工作的特点,符合审判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6.
王子伟 《人民司法》2013,(11):65-68
从性质上讲,审判管理分为审判权内部的审判管理和审判权外部的审判管理。前者包括以院长、庭长、审判委员会以及法官为主体的审判管理,后者即审判管理专门机构管理,或称为综合性审判管理。20世纪末以来,综合性审判管理逐渐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焦点,但院长、庭长审判管理权模糊化、有限化、边缘化异议显现的同时,相关的专门研究却鲜见报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决定,我国开始实行大民事审判格局,并将原来的经济审判庭更名为民事审判第二庭,其业务被称为民商事审判。民事审判第二庭主要审理企业之间的各种纠纷,比如证券、合同、期货等纠纷,而这些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都是传统的商法,也可以统称为商事纠纷。本文中,通过对不同案件的审理问题来分析法律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会慧 《法制与社会》2010,(19):131-131
东京审判作为国际特设刑事法庭,是国际刑事审判的早期模式,这一针对二战战犯而设立的国际法庭,抚慰了人们那段痛苦的记忆。本文从国际组织角度,由其设立到审判过程,围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内容,旨在从回顾中梳理出它在国际刑事审判发展脉络中的贡献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合并审判的条件是各案件之间必须具有某些关联性,合并审判的主要价值在于有利于促进诉讼的经济性,但不当的合并审判将在案件的处理结果和处理程序上造成对被告人的侵害,法官应该享有分离审判的权力,被告人应该享有申请法官分开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已成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亟需系统的理论研究来统一认识和指导实践。审判管理如要克服自身缺陷、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科学化,即应做到:既要突出针对性,又要注重系统性;既要强调规范化,又要强调类型化;既要强化审判管理,又要尊重审判规律;既要注意量化评价,又要注意评价体系及其运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既要实行高标准的严格管理,又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既要把法官当成被管理者,又要使法官成为管理者;既要管理被管理者,又要管理管理者。同时,应把审判管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更应注意寻求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廉洁的根本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